看漫画 首页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一百九十章:初入西市

作者:醉卧江上 字数:3679 更新:2025-03-02 22:28:49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漫漫看] http://www.topmh.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办完正事出了火器局,张明远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之感重新归来,有种说不出的舒爽。<br/><br/>大明官员忠君爱国思想着实可敬可佩,动不动就要在口头上有所表示,好似不惆怅、不流泪、不对天作揖,不足以表达内心之火热。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文人为官前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了官后,可偏偏‘手无缚鸡之力’,一志大才疏搞不了经济建设,二上不得战马驰骋疆场,于‘治国平天下’毫无半分益处,心中忿忿不平时,只能在‘修身齐家’上下下功夫,做做文章,充分发挥伶牙俐齿之特长,关键时刻吆喝两嗓子,摇摇旗助助威,刷刷存在感还是可以有的,又不用流血流汗,顶多流流泪水,何乐而不为?<br/><br/>这些总体是好的,虽然做作一些,但人家内心是干净的,赤诚、忠心、为国、为民、蔑视‘外国猢狲’毫不含糊。大明文官矜持是矜持,但一碰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立马便能团结一致,‘作揖、流泪、惆怅’三法宝,永不衰败,引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造就了铁血的钢筋铁骨。<br/><br/>哪像百年之后的大辫子朝,愚民政策搞得实在过分,培养出的文官集团,个个眼神呆滞、愚不可耐,一副坐井观天的井底蛙模样,没见过世面不说,对外来的、西方的一切都崇拜至极,大肆崇洋媚外,口中喊着义薄云天、忠君爱民,私下却干着丧权辱国的阴暗事,遇见西装革履,满口人权、普世的外国人,大辫子往后一甩,恨不得跪下猛磕大脑门摇尾乞怜,若人家稍稍流露出‘吆西吆西’的满意嘴脸,当场认祖归宗绝不在话下。官员已如此,百姓更不用提,明明是‘天朝上国’人家,面对外国人,却总要摆出一副死乞白赖谄媚嘴脸,愚民愚民已成病态也。<br/><br/>又是百年后,当年的祖宗们早已化为黄土,尸骨无存,可愚蠢、谄媚、媚外、跪舔.....等贱己基因却渗入后辈子孙血液,去之不尽,无数国人为之疯狂,又无数国人为之做贱自己。到了现代,君不见‘情人节’‘圣诞节’大行其肆?君不见去国外买马桶盖?君不见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只为谋得某国‘绿卡’?........太多的媚外,太多的跪舔,最后造就了无数国民畸形的价值观。<br/><br/>“哎!心真的好累。”张明远无奈叹了口气,挠挠头,拍拍脑门,恍然道:“想这些干嘛?又想多了。不过大辫子朝确实是个祸害啊!”<br/><br/>............<br/><br/>想通此节,张明远顿时神清气爽起来,带领罕皮、孔颜,融入熙熙攘攘的南京城大街,以前忙于公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无暇抽出时间逛逛街市,今日左右无事,张明远反而对古代南京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兴趣,有心要体验一把。<br/><br/>差一刻就到正午,正<br/><br/>是城内最热闹时分,人群络绎不绝,市民来来往往,前呼后拥,川流不息,好不热闹。<br/><br/>不愧是秦淮河畔著名步行街,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观众站在街上看戏;街道的一边又用木条和木板搭了两座女台,上面遮有布幔,台上坐许多女眷;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从右至左,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br/><br/>繁华鼎盛之下,怎少得了洪武大帝----朱元璋老祖宗的功劳,他虽生性节俭,却举全国之力修建国度。<br/><br/>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洪武大帝高举义旗,振臂一呼,群雄毕至,经过铁血拼杀,义军一路高歌猛进,以摧枯拉朽之势覆灭元朝,最终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应天府,也就是今南京。<br/><br/>那时候,明朝初年,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南京修城筑墙。为了烧制城砖,长江沿岸各州府共125个县,共同参与。他们按照统一的规格尺寸,烧制大型城砖,然后运抵南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每块城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夫役的姓名和年月等,可以追查到责任人。如果质量达不到标准,必须退回重烧;再不合格,严惩不贷。这在迄今依然挺立的城墙上,随处可见。<br/><br/>那会儿,天下初定,洪武大帝治理国家之雄心壮志和无限豪情跃然纸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不遗余力建造都城,要确保城池固若金汤。耗时二十多年建成的南京城,城楼高耸,气势雄伟,素有“高坚甲于海内”的美誉。<br/><br/>因此,南京城市发展史上,明初的发展是个重要篇章。洪武时期大规模的都城建设不仅确立了南京城的政治地位,也彻底改变了城市的空间范围与人口构成。就城市空间而言,原有的城池为南唐时所建,周长约28里。经过明初近30年的营建,不仅城墙扩展至60余里,且城市内部各功能区设施完备,“紫微临金阙煌煌,黄道分玉街坦坦,城郭延袤,市衢有条。.......非远代七朝偏据一方之可侔也。”<br/><br/>从城市人口构成看,明之前金陵土著多为东晋、南宋时期由中原南渡家族的后代。“高皇帝定鼎金陵,驱旧民置云南,乃于洪武十三等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壮丁发各监局充匠,余为编户,置都城之内外,名曰‘坊厢’。”<br/><br/>但正如徐泓考证,大规模人口入迁有两次,一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徙五千三百户富民于京师,二为洪武二十八年(1395)移<br/><br/>直隶苏州等十七府州及浙江等六布政司小民赴京,充仓脚夫。而明初迁入人口的地缘构成也并不仅限于苏、浙一带,日本学者夫马进的研究指出,移民政策涉及到的地区包括江西、湖广、福建、山东等地。总之,从十四世纪末开始,南京城内居民多为新移民家庭。正如《正徳江宁县志》中所记,“县封在城中,如颜料、氊匠、三山等坊阛阓辐辏,余皆诸卫军营,……而城外则多金陵人也。”<br/><br/>..........<br/><br/>走在人潮如织的步行大街上,感受着南京城的繁花似锦,张明远也没闲着,脑海里细细思索着有关大明的历史,眼睛却四处打量着这座古老城池正成熟的一面。按照史书记载,嘉靖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产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正以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南京城作为最优秀最先进的代表者,焕发着它绚丽多姿的青春,假以时日,若大明王朝根基稳固,大厦永葆青春不倒,或许华夏这个古老国度也会步入资本主义国度,但种花家的社会真的适应资本主义吗?华夏古人能容忍私有制的产生?<br/><br/>张明远是过来人,见过后世种花家的繁荣昌盛,自然不会相信这个天大谎言,他或许能助大明朝稳固一些,但若说政治体制问题,那是后来的事了。<br/><br/>........<br/><br/>大明朝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多姿多彩。<br/><br/>每个人都很忙碌,忙住做生意,忙着讨价还价,忙着用带着六朝烟水气的细腻嗓门招呼周围人。大明最繁华的城市里,哪怕是最平凡的百姓都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诗文气息,举手投足间更带着软糯的清新气质,令人耳目清新,心旷神怡。连出门买菜的大妈,遇见长相甜美的摊主,为买棵葱挠头蒜,眉开眼笑夸奖几句也不像前世那样,随口来一句‘呦!美女,买棵葱不给头蒜.....云云’。大妈只是很随和笑笑,张口就是标准的江南方言‘瞧,这姑娘真标致,拾掇的如此大方,爽利中透着机灵劲......姑娘挠头蒜啊!哪像旁边那家,惫懒又落魄。’。如同在烟雨之乡生活久了,举手投足间都带了浓浓的烟雨气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br/><br/>不知不觉走到步行街尽头,蓦然回首,繁华鼎盛犹在,心中更多了几分感悟。<br/><br/>欣赏着明朝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张明远忽然想起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的杜慎卿等人游雨花台时的情节:<br/><br/>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br/><br/>................<br/><br/><br/>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9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