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军制的弊端!募兵制与世兵制的碰撞!李景隆的“仁”。

作者:过节长肉肉 字数:14287 更新:2025-03-02 21:59:59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漫漫看] http://www.topmh.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刀下留人!”<br/><br/>还好话音传的及时,朱高煦的刀锋在兵部左侍郎的脑袋还有两寸的时候,停了下来,收住了刀。<br/><br/>“高煦,你好大的胆子!!”<br/><br/>朱棣回过神来,发现老二居然动起了刀子,当即勃然大怒,走过去一脚将朱高煦给踢翻在地上,骂道:<br/><br/>“谁给你的权利能够随意动用私行,即便要处置,也是朕来处置!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br/><br/>朱高煦这才发觉自己僭越了,大汗淋漓,急忙跪地求饶道:“父皇,儿臣方才有些激动,愿领责罚”<br/><br/>朱元璋见状则是哈哈一笑,道:“老四,高煦这个性子,跟你年轻时候一模一样啊,当年你去济南练兵遇到贪官侵占军田,也是先斩后奏,咱还将你狠狠地罚了一顿。”<br/><br/>“这”<br/><br/>朱棣脸皮一红,附耳小声道:“爹,给孩儿留些面子啊.”<br/><br/>而这时,李逍走了过来,朱元璋笑道:“好了,现在国师来了,方宾你有何要辩解的,尽管说。”<br/><br/>李逍朝着朱元璋和朱棣拱了拱手,便站在一旁,随后发现两人看自己的眼神有些暧昧啊,今天发生了什么?<br/><br/>“究竟是何事?”李逍道。<br/><br/>还没等兵部尚书开口,朱高煦看向李逍,急忙道:“姐夫,这么个情况.”<br/><br/>朱棣冷声道:“叫国师!”<br/><br/>毕竟不是私下,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叫姐夫,还以为他们老朱一家几个人独断朝纲呢.<br/><br/>“是是是。”<br/><br/>朱高煦这才改口道:“国师,是这样的,这不是明年就要出征倭国了么,按照父皇的旨意,攻打倭国不需大材小用,这驻守边疆的将士原封不动,而是从其他地方迁移卫所的兵马来京训练,结果”<br/><br/>说到这,朱高煦气愤至极,指着方宾道:“这兵部拿着朝堂的俸禄,居然两头通吃,今日本王一检验,就发现大问题。送来的军户尽是一些老弱病残不说,居然还有替补、空缺的现象,这样的士兵,如何能够打仗?你说我能不气吗?”<br/><br/>方宾大喊冤枉:“汉王,你莫要血口喷人啊,兵部怎么做出这事,本官也是刚刚发现此举,已经探查过了,下面的官员也实属无奈,才会出现这样的乱子。”<br/><br/>朱高煦叉腰道:“难道本王冤枉你不成,即便不是你授意的,那也是你监管不力,用老弱病残充数,你这个尚书怎么当的?”<br/><br/>“好了好了,高煦你少说两句。”<br/><br/>李逍微微皱眉,大致听明白了。<br/><br/>就是从外地招兵来京,结果兵源出了问题。<br/><br/>他看向方宾道:“方尚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br/><br/>“参见国师。”<br/><br/>方宾拱了拱手后,开口道:“下官也是近日得知此事,已经严加批评了,本次调遣的是北平附近的几个府的卫所,是下面卫所出现问题,不过.”<br/><br/>一般来说,古代需要动用兵马,都是就近原则,交通不便是主要的原故,不可能全国动用兵源,所以往往打起仗了,都是盯着一个地方死薅。<br/><br/>如果为了公平,让全国各县动员士兵,谁要是做出这种操作,这皇帝基本上就属于卧龙凤雏一档的。<br/><br/>如果这个地方的兵擅长打仗,那就好了,能被直接薅死。<br/><br/>明朝末年,因为义乌兵英勇无惧,被朝廷无节制的征兵。<br/><br/>最后义乌十室九空,被征生还者十不存一二,义乌及周围一带苦不堪言。<br/><br/>在清朝的时候,清朝更是差点将华夏最强的“战斗民族”鄂温克索伦部直接给薅的差点灭族。<br/><br/>索伦部作为满洲八旗的中坚战力,四处征战,在对明朝和朝鲜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br/><br/>不过在清朝进入关内后,八旗带着家眷进入了关内享福。<br/><br/>而索伦人却被留在了关外苦寒之地,坚守边疆地区,随时还得随时征调为朝廷征战。<br/><br/>当时的索伦部还面临着沙俄侵略军的威胁,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这些索伦人却总能将侵略者打退,而八旗子弟却在京城整日溜达逗鸟,过着好日子。<br/><br/>为了防止索伦部失去彪悍的战斗能力,原本就属于建州一部落的他们,清朝各朝都拒绝让他们汉化,持续到民国,索伦部才结束这悲惨的命运。<br/><br/>对于古代王朝,征兵对着一个地方薅,李逍是有些不能接受的。<br/><br/>不过,现在有了火车,等全国各地铺上铁路后,就能快速动用兵源,就能免去这种悲剧的发生。<br/><br/>这时,李逍看方宾看自己的眼色有些怯意,不由问道:“方尚书,不过什么,有话直说。”<br/><br/>“是,国师。”<br/><br/>兵部尚书方宾如实道:“也不是下面卫所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所征调的太原府、河间府、真定府,三府之地的军户家里拿不出兵来了,只能用家里的人替代”<br/><br/>虽然北平的兵制已经改了,但明朝其他地方还是世兵制。<br/><br/>所谓世兵制,卫所制度,也就是朱元璋弄出来的制度,朱元璋直接划了一部分的百姓成为军户户籍。<br/><br/>军户世代为兵,是最惨的一种户籍,比农民还不如。<br/><br/>不准冒滥,不许更改,子承父业,役皆永充,一旦成为军户,则万世不能改变,子孙都要应军差,充军伍。<br/><br/>农民起码还能参加科举改变命运,朱元璋为了防止军户减少,直接禁止军户参加科举。<br/><br/>不过这种情况,在永乐中期的时候,被朱棣改了,后面军户能参加科举改变命运,著名的张居正就是出自军户。<br/><br/>而北平的兵制,被李逍改成了唐朝的义务兵制,也就是百姓义务当兵两年,随后如果愿意留下,可以留下作为长期军人。<br/><br/>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花钱,白嫖。<br/><br/>军户需要耕种田地养活自己,八分屯田,二分守备。<br/><br/>朱元璋常常自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br/><br/>而李逍这种方法花费巨大,因此朱元璋常常谈此事,说李逍其他改革都不错,就这事儿办的不行,没自己的世兵制好。<br/><br/>这时,朱棣好奇的问道:“你是说,太原府、河间府、真定府,三府之地的军户拿不出人?这是怎么回事??”<br/><br/>方宾无奈道:“其实,是两地的政策出现冲突,在北平的政策是,只需要自愿进入北平,务工一年后就能成为北平的户籍,这三府之地的百姓多有来到北平的,特别是这军户,十户七空,家里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年轻人几乎都跑到北平去了。下面的官员无奈,为了完成朝廷调兵的任务,只得用军户中的老人应征,另外又抓壮丁充数了。”<br/><br/>此言一出,真相算是大白了。<br/><br/>大家纷纷看向了李逍。<br/><br/>朱棣咳嗽两声,道:“李逍,若是属实,倒的确是你的问题啊。”<br/><br/>李逍尴尬一笑:“当时北平大发展,人口不够,于是我就动用了此法,没想到今日会出现这般问题,既如此,也就不要怪罪方尚书了,要怪就怪我罢。”<br/><br/>话虽这么说,但谁会怪李逍啊?<br/><br/>方宾则是松了口气,还好国师大义,包揽了责任,否则自己怕是不好过了。<br/><br/>朱元璋想了想,道:“既如此,赶紧亡羊补牢,将政策改了,如今这京师已经人满为患,出生人口也迅速增长,不需要外地来人充当劳力了,立刻禁止外来人口流入,之前这么做,已经对其他地区有所损伤,必须改,另外.”<br/><br/>朱元璋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这个军制.也改了吧,换回原本的世兵制,你这兵制太费钱了,王朝迟早会被拖垮!当年宋朝就是类似你这兵制,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庞大的开支,导致王朝崩溃。”<br/><br/>朱元璋一开口,就是直接下命令了。<br/><br/>李逍微微一愣,咦,大哥似乎对我这个军制有意见啊,那不行,今天必须好好给他上一课。<br/><br/>李逍拱手道:“太上皇,臣这并非是募兵制也并非是义务兵制,而是两相相结合推出的全新募兵制,正适合眼下的情况,臣以为不适合改,就该这么继续执行,逐渐推广。”<br/><br/>此言一出,大家都略微惊讶。<br/><br/>还得是国师啊,还得是你啊,其他人哪敢跟太上皇犟嘴,还是太上皇最引以为豪的制度。<br/><br/>“哦?”朱元璋没有动怒,“说来听听?”<br/><br/>李逍道:“太上皇,臣直说,你不会生气吧?”<br/><br/>朱元璋一笑:“咱有这么小心眼吗?但说无妨,保证不生气。”<br/><br/>“那我就直说了。”<br/><br/>李逍笑道:“其实宋朝的募兵制臣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当兵吃粮,职业军人,战斗力是一定能得到保障的。问题在于他募兵的对象有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灾民、流民、囚犯、地痞。因为当兵的社会地位太低了,大部分人不愿意当兵。大宋建立之初,朝廷认为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一隐患,同时解决兵源的问题,所以实行了特殊的募兵制,这才是导致宋朝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的积贫积弱的情况。”<br/><br/>朱元璋微微一惊,李逍居然发现了这个小细节,这也是他前不久不断通读史书才发现。<br/><br/>李逍一看朱元璋的表情,就知道,他应该能理解这点,于是趁热打铁道:“太上皇,宋朝是不是所有朝代中农民造反最少的朝代?”<br/><br/>朱元璋点头道:“的确如此。”<br/><br/>李逍道:“这不正反面证明了,宋朝就是因为招募民间不稳定的因素来募兵这样一项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农民起义的隐患,用冗兵消除社会安定的隐患。<br/><br/>这是一种矛盾转移的方法,十分高明,可惜用错了地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用国家最关键的国防,来解决这个隐患!<br/><br/>这样做的结果是,士兵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在宋太祖赵匡胤之时只有十多万人,到了宋仁宗时竟达到了八十万之众。<br/><br/>可想而知,招募这些灾民、流民、囚犯、地痞,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混日子的,战斗力不强。<br/><br/>因为兵源差,就导致士兵地位低下,没有地位。这才导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就是传至宋朝。<br/><br/>而士兵是国家的基石,如果士兵的地位如此低下,一个国家想不完都难啊,咱们大明的军户制度,也有这个问题啊。”<br/><br/>一番话落下,整个场面都沉默了。<br/><br/>兵部的那些官员此刻还跪在地上,可却感觉不到膝盖疼痛,而是呆呆的看着国师。<br/><br/>朱高煦也震撼住了,北平的士兵素质之强,他是知道的,因为北平的士兵地位好像的确要高一些,待遇也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这还是没变法前的情况,变法后就不更不用说了,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但其他地方,的确是不行。<br/><br/>“有道理!”<br/><br/>朱高煦喊了一句。<br/><br/>“.”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示意他闭嘴。<br/><br/>朱元璋思虑万千,许久才开口道:“李逍,你的意思是说,咱大明的卫兵制不行,咱大明的士兵地位低下?”<br/><br/>李逍笑道:“刚才方尚书不是说了,跑到北平来的基本本上都是军户,这说明军户是多么不愿意当军户啊,抛开国家层面来讲,在大明被划上了军户户籍,那可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br/><br/>朱元璋:“.”<br/><br/>朱棣:“.”<br/><br/>朱高煦:“有道理!”<br/><br/>朱元璋:“????”<br/><br/>李逍看向朱元璋:“大哥,你说过不生气的哈。”<br/><br/>朱元璋按耐住不悦的心情,冷哼一声,道:“在咱大明当兵不好么?这可是铁饭碗啊,有吃有喝,不打仗的时候也安逸.算了,你接着说,看你能不能说出个花儿来!”<br/><br/>李逍嘿嘿一笑,走过去挽着朱元璋的肩膀,道:“大哥,不会打我吧?”<br/><br/>朱元璋不看李逍,看向天,“你说吧,保证不打你。”<br/><br/>这可把其他官员看呆了。<br/><br/>这尼玛,这李逍跟朱元璋的关系这么铁的吗?<br/><br/>这简直是拍老虎屁股,老虎不但不咬他,还摇了摇尾巴。<br/><br/>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太上皇吗?<br/><br/>当年四大案干死了十几万官员的太上皇吗???<br/><br/>众人集体懵逼。<br/><br/>李逍之所以敢怎么放肆,那也是有底气的。<br/><br/>自己可是给朱元璋续了十年的命,加上这么多年的变法改革,朱元璋根本不会动他。<br/><br/>而且,随着朱元璋年龄大了,李逍发现,这脾气性格又好转了起来,随和了很多。<br/><br/>李逍微微一笑道:“大哥,那我就接着说了,你想啊,在咱大明朝一旦被划上了军户,那就是世世代代就是军户啊,所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老百姓对于从军的影响,那就是如果被选去当了兵,那基本就是个死人了。而且大哥,当时您在元末的时候搞了个军屯制度是不是?”<br/><br/>朱元璋自豪点头:“没错。”<br/><br/>李逍道:“你看,问题不就来了嘛,这军屯跟军户两个制度交叉的时候,本来一户普通的农户耕田好好地,一旦被划上了军户,现在既要交税,又得服兵役,粮食是自己种的,种好的粮食还要自己亲自送到战场上,打仗还得自己上。你说这是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更要命的是,世世代代都是军户,有人战死了还得从家里带走一人补上空缺,这简直是魔咒啊。”<br/><br/>朱元璋:“.”<br/><br/>良久,朱棣走过来缓和了一下气氛,道:“李逍,你还是心太软了,太顾忌他人的感受。你皇祖父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这也是出于国家安定不得已做出的举措,若不是军户制,这大明哪来的一百八十万士兵,皇祖父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粮食,这一点你要承认吧。”<br/><br/>李逍看向朱棣,道:“老丈人,你别说好话,你也不厚道。”<br/><br/>朱棣一愣,怎么说的好好的,怎么扯上自己了啊?<br/><br/>兵部尚书方宾再次懵逼了。<br/><br/>好家伙,国师怼完太上皇,开始怼圣上了,两个圣上一起怼,太勇了!<br/><br/>朱棣道:“李逍,朕怎么不厚道了?”<br/><br/>李逍道:“永乐二年圣上您规定,凡屯军年六十以上及残疾、年幼者,令耕种自食。看看,这些当兵的,一辈子用完了就扔一边了,你就不管了,年老、伤残,自己想办法吧,您说您是不是不厚道。这样只会导致士兵的地位很低,更多的人不愿意当兵。<br/><br/>作为军户,不但意味着本人没有出头之日,后代的前途也都被锁死了,现在就连老了也没人管,想想都让人绝望。<br/><br/>这不就是春秋时期开始结束军事奴隶制,咱大明又建立了军事奴隶制,这不是走了历史倒车么。”<br/><br/>李逍直接开怼了,他虽然喜欢明朝,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可明朝的确有很多方面,反而做的没有其他朝代好。<br/><br/>李逍觉得,乘着自己还在明朝最有权势的时候,直接将军户军屯取消。<br/><br/>这种制度在明初还能玩得转,到了明中后期,军屯都被兼并了,成了达官权贵的私人田产。<br/><br/>正所谓“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br/><br/>镇守太监王贵,在陕西任职期间��霸占军队屯田一万亩,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为其耕种。<br/><br/>这些军户们在军屯被兼并的情况下的生活愈发难过,史载:“军士妻子,衣食不给,皆剜蕨根度日”,而原本应担任起耕战职责的军士们则“饮恨吞声,无可控诉”。<br/><br/>军户没了田地,就成了佃户,给地主种田,遇到打仗,还得放下锄头扛起长枪前去战场,地位极低,流血又流泪。<br/><br/>明正德年间,独揽大权的一个大宦官,名叫刘瑾,人号八虎,这个人是后世众人唾弃的对象之一。<br/><br/>正德皇帝上位后,每日在后宫玩乐,不务正业。<br/><br/>皇权基本落入宦官刘瑾之手。<br/><br/>但这个大宦官却做了一个对的事情,那就是整治军屯。<br/><br/>经过仔细调查,刘瑾发现军制的一个大问题。<br/><br/>朱元璋曾设置一个军屯制度,军队在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在和平时期种地产粮,这样军队就能自给自足,解决吃饭问题,还能上缴国家一部分粮食,可谓一举两得。<br/><br/>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军队中的长官大肆征收士兵的土地,有的是买的,有的是抢的,这样士兵就沦为了军官的杂役,经常没有军饷,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br/><br/>军官则成为大地主,作威作福,军队的腐败在明末已经成为朝廷一大顽疾,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br/><br/>刘瑾看到问题所在,打算整治军屯,就禀告给了朱厚照,朱厚照听了之后,觉得是一件好事,就安排刘瑾去办了。<br/><br/>于是惹出了大麻烦,刘瑾本意不是为了那些大头兵争福利,他只是想挽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而已。<br/><br/>但这些地主劣绅的利益也是不随便就能触碰的。<br/><br/>这事情给刘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他发现即便他权势滔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却依旧斗不过这些权贵地主们,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直到宦官集团的覆灭。<br/><br/>可以见的,这种顽疾到了后期,即便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去解决,也已经无法挽回了。<br/><br/>明末名将孙传庭也发现了这点,发现军田都没了,大部分武将打仗靠的是家丁,于是孙传庭靠想方设法的压榨地主养兵,但也只是压榨,根本无法解决军屯被侵占的问题。<br/><br/>当初闯王李自成靠抢地主发家致富,被孙传庭打灭了五次,最狠的一次,只剩下一兵一卒,但李自成依旧能东山再起。<br/><br/>但孙传庭不行,他败一次,大明就没了,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到了极致,连军屯都给兼并光了,已经积重难返。<br/><br/>所以,李逍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军制。<br/><br/>士兵保家卫国,国家和百姓就有义务供养他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br/><br/>而老朱起初想法也没什么不对,但忘记了一个问题,也是历朝历代的问题,兼并土地,估计就算他想到了也不会觉得有人敢兼并军户的地,但事实是,凡事皆有可能,只要有利益,土地兼并就会一直存在。<br/><br/>随着李逍连圣上一块怼了,众人脸色都有了微妙的变化。<br/><br/>朱元璋和朱棣也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这李逍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真想把他拉出去痛打一顿。<br/><br/>见状,朱高煦脸色也变了,姐夫过来,想必是听到风声,来给自己解围的,可不能让姐夫自己先掉坑了。<br/><br/>他急忙走出来,缓和气氛,道:“皇祖父,父皇,您二位不要生气,姐夫心怀天下黎明百姓,因此思考问题,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br/><br/>李逍朝着朱高煦微微点头,这老二,没白疼。<br/><br/>朱元璋没有理会朱高煦,哼了一声,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还是太心软了,朕考虑问题,是顾及全局,而不是只顾及部分人的感受。养兵之负重于泰山,你也知晓,若是靠按照宋朝的募兵制,百姓之负担多么沉重,届时多收税,苦的不也是这天下黎明百姓吗?”<br/><br/>李逍笑道:“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吗?太上皇英明神武,当年制定者策略的时候,此法当然是最好的。可现在咱大明现在有钱了,既然有钱,那就用钱养兵,臣以为,养兵之费用,起码要占据税收的十之二才行,国防之事重于天啊。”<br/><br/>朱元璋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养兵?”<br/><br/>李逍道:“就按北平新法执行,提高士兵带待遇和地位,参军荣耀,当这个意识进入百姓的思想后,不用强制,他们自愿当兵,你看看现在北平的士兵,俸禄有保障,退伍还能安排活计,比如表现优异者,提供打更人等职位。或是自谋生计,提供一笔退军金,让其能够生计。”<br/><br/>朱元璋道:“想的倒是挺美,按照你这个想法,就算按照现在的朝廷税收,也无法养活二百万的将士。朕纵然有千般不是,可两百万将士是实实在在的,不花费百姓一粒粮食!”<br/><br/>李逍道:“兵法有言,兵不在多而在精,怎么能靠质量取胜呢,无需二百万将士。这些士兵八分屯田,分明就成了农户了,能有什么战斗力,六年前大量倭寇袭击沿海,当地卫所的战斗力不就是证明吗,还不是靠北平的强悍边防军,才能打败倭寇。所以即便养了两百万兵,也不堪一击,还不如三十万所向披靡的精锐将士!”<br/><br/>其实李逍还想举例,建文年间,李景隆率领三十万大军攻不下北平城,就是这个道理,并非李景隆不行,而是那些卫所兵前脚还在种田,后脚就拉去打仗,战斗力能强悍到哪里去?<br/><br/>不过想来,这种事情好像随着自己到来,历史就改变了,并没有发生此事,没法举例<br/><br/>朱元璋气的一挥衣袍:“李逍,你的意思是朕养的两百万大军,都是酒囊饭袋?”<br/><br/>李逍道:“不说酒囊饭袋,差不多也就是个泥腿子。”<br/><br/>此言一出,众人麻了。<br/><br/>没想到今天看了这么一场好戏。<br/><br/>这李逍将太上皇贬的一文不值,真是作的一手好死.<br/><br/>“好好好!!”<br/><br/>朱元璋气的指头对着李逍。<br/><br/>李逍一把薅住朱元璋的手,显得十分关切:“大哥,龙体为重,切莫动气啊”<br/><br/>众人:“????”<br/><br/>这尼玛,气太上皇的不是你嘛.<br/><br/>朱元璋一把推开李逍的手,气愤道:“李逍,你就用你的北平新兵,咱就用卫所兵,打一场,用事实说话。咱就不信了,你那训练了两年的兵,能有什么战斗力。”<br/><br/>李逍急忙道:“大哥!”<br/><br/>朱元璋嚷嚷道:“别叫我大哥,咱不是你大哥。”<br/><br/>李逍:“大哥,要是小弟赢了怎么办?”<br/><br/>朱元璋:“若是你赢了,都听你的。”<br/><br/>李逍:“一言为定。”<br/><br/>朱元璋挥了挥手,“走了走了,气死咱了。”<br/><br/>朱棣:“.”<br/><br/>见朱元璋走远,朱棣看了李逍一眼,“李逍,你真是的,等你皇祖父老了之后,再提此事啊,非得把你皇祖父气个好歹来。”<br/><br/>李逍:“放心吧岳父,小婿那丹药效果好的很,没事。”<br/><br/>朱棣:“.”<br/><br/>朱棣哑口无言,随后急忙跟着朱元璋去了。<br/><br/>剩下的人,则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李逍,嘴巴成了O型。<br/><br/>若是其他人刚才这样说话,这时候恐怕已经下大牢,等死。<br/><br/>这李逍,居然没啥事??<br/><br/>李逍看向了兵部那些官员,笑道:“看什么看啊?本国师发起威来,谁都敢骂!”<br/><br/>面对李逍犀利的目光。<br/><br/>兵部官员们很有默契,统一的低下了头。<br/><br/>朱高煦回过神来,走了过来,给李逍竖起了大拇指,“姐夫,你是这个。”<br/><br/>李逍笑道:“没点脾气,能当国师吗?”<br/><br/>“走,姐夫,请你喝酒,有弟弟在,包你这次比试绝不会输。”<br/><br/>“没你在也不会输。”<br/><br/>“.”<br/><br/>“这个李逍,仗着有两份功劳,就开始膨胀了。”<br/><br/>回了洪武宫后,朱元璋气鼓鼓的,躺在躺椅上回想刚才两人之间的谈话,这李逍分明不讲情面。<br/><br/>“爹,消消气,李逍也不是故意气您的,他这个人性子直的很,有什么说什么。”朱棣在旁边给李逍说好话,吹耳边风。<br/><br/>“咱能不知道吗?”<br/><br/>朱元璋哼了一声,“当初咱跟他第一次碰面,他就当着咱的面,说当今圣上有三个毛病。”<br/><br/>“啊?”朱棣略显惊讶:“还有这事儿?”<br/><br/>朱元璋没好气道:“这臭小子,说咱第一个毛病是脾气臭,第二个毛病是刚愎自用,第三个毛病是眼界浅,咱差点那时候就把这小子给砍了。”<br/><br/>“这”朱棣心中一惊,难怪李逍连自己都怼,这胆子的确大啊。<br/><br/>朱棣看向朱元璋正在皱着眉头,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br/><br/>这前两个毛病,好像都改了啊。<br/><br/>现在父皇的脾气明显好了很多。<br/><br/>刚愎自用也改了,能听得进去建议。<br/><br/>至于眼界浅.这个不好说。<br/><br/>“爹,今天的事情就当过去吧,那比试就别比了。”朱棣劝道。<br/><br/>“那怎么行,朕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岂能反悔?”<br/><br/>朱元璋回过神来,看着朱棣道:“老四,你是怕咱打赌输了,不好下台?”<br/><br/>朱棣尴尬笑道:“实不相瞒父皇,李逍这小子搞得这个新兵,的确是比卫所战斗力强悍许多,但花费也是真大啊。”<br/><br/>朱元璋道:“老四,跟咱说实话,你现在是皇帝,这样的事情是你来决定的,你如何认为?”<br/><br/>朱棣略有所思道:“其实此事儿臣已经思虑许久,觉得可以折中京师用李逍这一套,其他地方还是用卫所制。”<br/><br/>“那怎么能成这制度和制度发生碰撞,容易出问题。”<br/><br/>朱元璋道:“要么用李逍的新募兵制,要么就继续沿用现在的军制,怎么能折中呢,绝对不行。”<br/><br/>朱棣微微一笑,道:“所以.父皇您其实心中也是偏向于李逍吧?这比试也是做给外人看的?”<br/><br/>其实之前朱棣是想用折中法,但他今天被李逍这么一抛开揉碎了说,总觉得李逍也有道理。<br/><br/>“其实咱也琢磨不定啊。”<br/><br/>朱元璋摸着胡子,缓缓道:“此事太过重大,一时间难以抉择,咱也是想通过比试看看,另外有点时间咱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今日看过金库后,咱心中很是震撼,李逍办成了咱办不到的事情,让宝钞真的成了宝钞。咱就觉得李逍绝对不会做鲁莽的事情,他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否则凭借他现在的财富和权势,何必跟咱们两人一起叫板?”<br/><br/>这就是朱元璋对李逍怼自己没有太生气的缘故。<br/><br/>凭借李逍现在的地位和财富,大可不必这么干,他却依旧敢跟自己掰扯,说明李逍的心,只有大明。<br/><br/>这样的好孙女婿,又怎么可能真的去迁怒于他呢?<br/><br/>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br/><br/>“其实爹这比试真的会输.”<br/><br/>朱棣尴尬一笑道,他是真的常去点兵点将,加上朱高煦常常练兵的缘故,那士兵的素质早就了然于胸了,天下不可能有哪个卫所的兵说是能胜过的,就算是大宁那边的边防军也不行。<br/><br/>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咱不信,咱偏要试试,就算输,也不能让李逍那臭小子赢得太过顺利,行了老四,你就告诉我现在各地那个卫所的兵最强。”<br/><br/>朱棣想了想,道:“当下最强的卫所,恐怕就是浙江慈溪卫了吧。”<br/><br/>朱元璋道:“李景隆?”<br/><br/>朱棣点点头:“没错,六年前李景隆与倭寇那一战,被朱允炆给拍进去了,那一战,景隆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刀剑加身不皱眉,守在城门战到了最后一刻,差点流血而亡,最后是李逍将其救活,自那以后,他便是振作起来,每日勤于练兵,从不懈怠,儿臣也是看在眼里,还打算将他调回京城来。”<br/><br/>朱元璋微微点头:“那一战的电影,咱也看过,李景隆之前的确犯过大错,不过那一战,令人钦佩。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就跟凤凰涅槃一般,如今又经过六年的磨炼,可堪大用。老四,你即将为大明开疆拓土,刚好趁这个机会将他调回京城,为你所用。”<br/><br/>朱棣拱手道:“父皇心胸宽广,儿臣佩服!”<br/><br/>朱元璋淡淡一笑:“好了,咱没真的生气,你也不用在这陪着咱,忙去吧。”<br/><br/>朱棣拱手退却:“是,那儿臣先行告退。”<br/><br/>“进!”<br/><br/>“喝!”<br/><br/>数千名士兵一同前进。<br/><br/>“变阵!”<br/><br/>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4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