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百五十三章发行国债!驰援大东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览大明金库!

作者:过节长肉肉 字数:14958 更新:2025-03-02 21:59:58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漫漫看] http://www.topmh.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奉天殿的百官纷纷朝着李逍看了过去。<br/><br/>“那可是三万人啊,如何安排?”<br/><br/>“对啊.若是都有朝廷安排,那可是极大的一笔支出!”<br/><br/>“可不是嘛.虽然现在国库比较富裕,可花费也大啊,马上圣上就要打仗了,花银子更是和流水一样.”<br/><br/>国师虽说圣人归圣人,但遇到这种无法理解的问题,他们还是纷纷私下讨论。<br/><br/>李逍拱手道:“回圣上,现在我朝已经通铁路一路畅通到山海关,交通十分方便,可以加大两边的交流。<br/><br/>虽然这建州是我大明的领土,可那边的人依旧是游牧为生,说的满语,用的满文,若是来年牛羊收成不好,还会想方设法来中原劫掠,这跟北方的瓦剌有何区别呢?<br/><br/>依臣之见,我大明可展现大国气度,在建州为他们修筑城池建房屋,设学堂传汉文,教化他们耕种土地,北方天寒地冻,但却可以种土豆、红薯这些耐寒的作物。另外可以将大明先进的养殖业技术传去,规范养殖业提升产量,另外用河流湖泊养鱼使其富裕。<br/><br/>当年秦始皇雄才大略,书同文,车同轨,如今这女真还是用的满文和满语,既然是我大明的国度,岂非异类?<br/><br/>这三万儒生,尽可安排到建州诸卫去,修建城池,设学堂,教他们说汉语,传儒学!驰援大东北,真正将疆域融入大明!”<br/><br/>一番话落下来。<br/><br/>朝廷官员们都惊呆了。<br/><br/>谁能想到,国师的气度居然如此之高。<br/><br/>居然是要整个汉化女真各部,整体建设北方,还要将大明的儒学传过去。<br/><br/>“好!说的好!”<br/><br/>朱棣激动地从龙椅站了起来,没想到李逍许多天不来上朝,一上朝就语出惊人!<br/><br/>这话简直是说到朱棣心坎去了。<br/><br/>他一直对建州这块土地念念不忘。<br/><br/>虽然占了土地,却没普及文化。<br/><br/>文化不同汉,这种暂时占领土地的方式,肯定有弊端。<br/><br/>指不定哪天那边一联合,就跟正北方的瓦剌一样令人头疼。<br/><br/>朱棣笑着看向李逍道:“爱卿,你的意思是,这群考不上官的儒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去汉化其他疆域的民族,是这个意思吧你说的这个计划如何称呼?”<br/><br/>李逍拱手道:“是,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这些考不上官员的秀才们,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们的儒学非常精通,我们将儒学传播过去,就是传播我们的文化。<br/><br/>不单单是儒生过去,届时还要派遣工匠,农人,迁移到那边,修建城池,那边苦寒,给牧民们一个安居乐业之地,遮风挡雨之所,享受我大明朝一样的待遇,才能展现我朝大国风度。<br/><br/>随后,鼓励通婚,设我大明的机构,如今那边还没有土地还未分配好,刚好就由我们朝廷来划分土地,免除了改革之阻碍,如此一来,这建州就和我们华夏土地其他府、州没什么不同了,此计划,就叫做驰援建州!”<br/><br/>李逍顿了顿,继续说道:“刚才张侍郎说的也没错,这些儒生,洪武年间就享受秀才待遇,读了一辈子书,突然取消这些优惠待遇,的确是有些不仁义。既然我为儒圣,就为这些读书人做些实事,让他们有个活计干,有谋生之道。”<br/><br/>李逍虽然不喜欢满族,不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个都不能少。<br/><br/>只需要提前让他们汉化,享受天朝的庇护,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未来那些事情就不会发生!<br/><br/>“好!不错!驰援大东北.”<br/><br/>朱棣微微颔首,随后看向其他官员,道:“众爱卿,觉得国师此举如何?”<br/><br/>一时间,场面略显沉默。<br/><br/>显然这个计划非常之大,不少人还没回过神来。<br/><br/>良久,一名名叫张寒的言官走了出来,拱手道:“圣上,那边不过是一些蛮夷,野猪皮。按照国师的说法,传汉文,鼓励通婚,这样一来就血脉相容了,融入我们高贵的汉人血统,这是否.”<br/><br/>言外之意,<br/><br/>就是觉得将这些蛮夷融入汉族,觉得侮辱了汉族血脉。<br/><br/>此言一出,朝堂上其他官员也纷纷应和,表示此事的确要多思考一下,不能急于下决定。<br/><br/>“张寒。”李逍看向那言官笑道:“据本国师所知,你祖上应该是陇西人吧。”<br/><br/>因为精神点加满的缘故,李逍的记忆非常好,朝堂上的官员,他在吏部看了一遍档案,全部记载脑海之中。<br/><br/>张寒拱手道:“回国师,的确如此。”<br/><br/>李逍笑道:“那你觉得你是什么人?”<br/><br/>张寒昂首挺胸,颇为自豪的道:“自然是汉人了。”<br/><br/>李逍道:“你真的是汉人吗?可在唐朝的时候,你这个地方可是匈奴的地盘啊,往上数十几代,你说不定就是匈奴人啊。”<br/><br/>“这”<br/><br/>张寒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似乎很有道理啊。<br/><br/>李逍接着,看向另外一个私下讨论的工部侍郎赵武道:“赵武,你老家是大宁的吧?”<br/><br/>赵武点头道:“承蒙国师厚爱,下官老家是在大宁。”<br/><br/>李逍道:“你觉得你是什么人?”<br/><br/>赵武道:“当然是汉族了。”<br/><br/>李逍笑道:“往上数十几代,你说不定是契丹人。”<br/><br/>“这”<br/><br/>赵武也愣住了,别说.还真有可能。<br/><br/>随着这一幕,大家似乎都有些明白国师的用意了。<br/><br/>李逍哈哈一笑,道:“匈奴,契丹,突厥,乃至更远的百越、戎、羌这些不都是历史上曾经当朝的外族吗?如今他们的后代,乃至于你们,哪个不认为自己是汉族?历朝历代都在将外族汉化,这就是我汉族的文化底蕴所在。我大明,泱泱大国,难道这些气度都没有,还会在乎外族融入我们的血脉?要本国公说.”<br/><br/>李逍浑身散发出一种威严,接着豪气云天,道:“只要融了我们汉族血脉,那就是汉人,那就是我大明人!”<br/><br/>嘶.<br/><br/>众人倒吸一口凉气。<br/><br/>李逍的气度之大,感染了每一个人。<br/><br/>都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这李逍的肚子里那就能撑起汪洋大海的巨舰,格局之大无人能及!<br/><br/>“好!说的太好了,只要融入我大明,那就是我大明的子民。”<br/><br/>朱棣喜不胜喜,道:“不用商量了,就按国师说的办,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四部尚书听令,半月之内,即刻拟定驰援大东北方案于朕,不得有误。”<br/><br/>“臣等听令。”<br/><br/>四位尚书先是纷纷答应。<br/><br/>随后,吏部尚书廖均卿道:“陛下,这秀才们驰援去建州传道,不知需要什么待遇,若是待遇太差,恐无人肯去,若待遇太好,那朝廷的负担很重啊。”<br/><br/>李逍拱手道:“陛下,臣建议,直接给与官职吸引人!在现有的官职体系中,再加一级官员,等级是十四品,享受十四级官员待遇,如有妻女者添加补助,让其带妻女过去,免去思乡之苦,若是无妻女者,鼓励去那边与当地女子结婚,再给赏赐。”<br/><br/>吏部尚书眼睛一瞪,心道这待遇也太好了吧,这样搞,三万人怕是都要去啊恐怕不少回乡的秀才也会再次动心.<br/><br/>这样一来,朝廷真的承担得起这么庞大的开支吗?<br/><br/>还没等文物百官提出异议,朱棣颔首道:“准,就这么办!既然在那边要修建城池,那就再给每人修一房屋,让其在那边定居!!”<br/><br/>工部尚书吴中率先走出,道:“陛下,这修建城池,修建房屋,耗费颇巨,也需要大量劳力。而且那边苦寒,工部的官员怕是没人愿意去啊。”<br/><br/>李逍道:“当地不是有牧民吗,给钱让他们赚,劳力不就来了吗?迁移工匠过去,你们工部也要派人过去,给与出差补助,双倍俸禄,驰援十年之后,回朝官升两级!何况这次考进工部有不少新人吧?带过去磨练磨练,自会有人去的!”<br/><br/>闻言,工部尚书吴中眼皮一跳,我擦,待遇这么好,工部的官员们怕是抢着要去啊。<br/><br/>户部尚书夏原吉麻了,这么搞,哪来这么多钱啊?<br/><br/>他走了出来,道:“陛下,国师大人说的是好啊,可这巨大的花费,朝廷支撑不住啊,除非这次北伐取消,将钱财”<br/><br/>朱棣挥手道:“取消北伐?不行,如今大明兵强马壮,正是北伐的好时机。”<br/><br/>夏原吉愁眉苦脸,直接撂摊子,“您杀了臣,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出来,这户部尚书我不当了,你看谁能解决这庞大的开支,谁来当吧。”<br/><br/>话落,众官员面面相觑。<br/><br/>还真是如此,又在建州搞大开发,又加这么多官员,迁移这么多人过去,花费不是一般的大。<br/><br/>“你威胁朕?”朱棣皱了皱眉。<br/><br/>“臣不敢。”夏原吉拱手道:“只是巧妇乃为无米之炊,说的再好,没银子,都是空谈。”<br/><br/>朱棣想了想,的确如此,直接将问题又丢给了李逍,“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国师提出此举,那国师有没有好的对策?”<br/><br/>所有人又纷纷看向了李逍。<br/><br/>尼玛,果然还是要靠我啊.李逍微微一笑,道:“本国师自有妙计。”<br/><br/>闻言,众人一惊,夏原吉立马就看向了李逍,尊敬作揖道:“国师,愿闻其详。”<br/><br/>李逍笑道:“当初,本国师建设东安一县之地,也是无钱,可还是将事情办成了,你可知晓?”<br/><br/>“此事下官有过了解.”<br/><br/>夏原吉皱眉道:“当初国师发展东安县,是问钱庄借的银子吧?国师不会是想,我朝廷也要借钱吧啊?”<br/><br/>李逍点头:“是。”<br/><br/>夏原吉诧异道:“县衙也就罢了,我朝廷难道要向明间钱庄借钱,那岂不是成了笑柄。而且就算是问明间钱庄借钱,这庞大的银两支出,恐怕数以万万计,怎么可能借到钱。”<br/><br/>百官纷纷点头认可,是啊,朝廷怎可能问钱庄借钱?<br/><br/>李逍笑道:“借钱归借钱,可却不是向钱庄借钱。”<br/><br/>夏原吉略显疑惑:“那问谁借钱?”<br/><br/>李逍微微一笑,道:“这大明是圣上的天下,却也是天下人的天下,自然问天下人借钱!”<br/><br/>“什么?问天下人借钱?”<br/><br/>此言一出,<br/><br/>文武百官面面相觑。<br/><br/>问天下人借钱,怎么借?谁会借?<br/><br/>应该不会有人会借钱给朝廷吧?<br/><br/>“国师。”<br/><br/>朱棣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大起,直接道:“你就别绕弯子了,快快说来。”<br/><br/>顿时,整个朝廷都安静了下来。<br/><br/>如今北平百姓可都是很富裕的,家家有余钱,全国各地更是有不少有钱人。<br/><br/>可人家的钱,只会放到荷包里啊,根本不会拿出来。<br/><br/>要不大明钱庄早就有很多储蓄了,可实际上,百姓们都不愿意将银两存到大明钱庄里来。<br/><br/>他倒要看看,国师如何才能问天下人借钱的。<br/><br/>就算他是儒圣恐怕也做不到吧?<br/><br/>“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事情只有有利可图,就容易推动。”<br/><br/>李逍笑道:“如今北平百姓可都是很富裕的,家家有余钱,只要想办法,能让百姓们心甘情愿掏钱不就好了?”<br/><br/>夏原吉试探道:“给与利息?”<br/><br/>“没错!给与利息,就有人愿意掏钱了。”<br/><br/>李逍解释道:“我大明可以发行大明债,问天下人借钱,由朝廷背书,筹集财政资金。让百姓们购买大明债,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那么就能问天下人借钱了。等建州等地建设好之后,那边就能跟我大明其他府州一样,源源不断的提供税收,这么大的地界,还怕回不了本??”<br/><br/>此言一出,满座皆惊!<br/><br/>李逍说的轻巧,可落在众人的耳朵里,却是如惊雷般炸响。<br/><br/>太.太令人震撼了,国师果然计谋过人,居然还有这种借钱的方式????<br/><br/>“咦!咦!!”<br/><br/>户部侍郎夏原吉也是个聪明人,很快想出了问题的关键,他眼睛瞪得圆圆的,听完之后,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震撼道:<br/><br/>“发行大明债.让百姓们掏钱,给朝廷发展建设,随后朝廷可以通过发展后的疆域,得到大量的税收,收回成本,随后又将钱还给百姓,还给与利息。朝廷、百姓、被建设的疆域都将获利,这简直是三赢的局面啊!!!”<br/><br/>其实这种方法听起来,似乎很简单。<br/><br/>就跟谜语一样,听到正确答案后,就感觉很简单,自己也能想到。<br/><br/>但实际上就是事后诸葛亮,没人能想在前面。<br/><br/>但国师却用小小的举措,就解决了现在朝廷天大的问题。<br/><br/>还能达成三赢的局面.<br/><br/>“此举甚妙啊!!”<br/><br/>内阁杨士奇也是惊讶的喊道:“问天下人借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于民获利,于国获利,国师实乃大才!”<br/><br/>“下官赞成此举,既然能发展国力,何乐而不为之,几年前修建的铁路,我等一致反对。如今一看,原来国师早就心有沟壑,未雨绸缪了!”内阁杨荣对着李逍拱手道:“佩服,佩服至极!”<br/><br/>随着内阁几名官员称赞,下面的官员纷纷也开始了。<br/><br/>“妙计,实乃妙计,不愧是我大明国师!”<br/><br/>“国师真乃汉之萧何,唐之房玄龄,宋之王安石!而我大明有李逍啊!”<br/><br/>“我早就觉得国师厉害,你看看现在北平多么富有,比南方的扬州比之兴胜数十倍不止!”<br/><br/>“是啊,我也早就发现了,咱们大明有了国师,真乃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br/><br/>“国师乃是国之栋梁,如今正是潜龙问世,国师是万里马,圣上也是伯乐,万里马遇伯乐,我大明国运绵绵,如大鹏一般翱翔九天!”<br/><br/>不少官员夸着夸着,还连带圣上也一起夸了。<br/><br/>李逍微微一笑,如沐春风,仿佛进入了夸夸神教,不得不说,这些文人拍马屁就是舒服,变着法子夸自己.<br/><br/>至于那些跟各地地主有瓜葛,又被地主们煽动,想要恢复秀才特权的官员们,则是彻底沉默了。<br/><br/>秀才的确是恢复了待遇,似乎还变得更好.<br/><br/>但结果却是与他们想要的千差地别.<br/><br/>李逍真是会化解矛盾,直接将矛盾给抛开了,变成国家大事<br/><br/>“好!发行大明债,此举甚妙!”<br/><br/>朱棣听明白了这大明债的好处后,喜不胜喜,道:“如此一来,就能获得三赢,于民于国,皆大欢喜,若干年后,那些建州子民一定会念着此举。国师真不愧是大明之栋梁,大明可一日无朕,但不可一日无国师啊!”<br/><br/>此言一出,<br/><br/>满朝文物纷纷朝着李逍拱手:“国师大才也!”<br/><br/>听到这句话,<br/><br/>比较郁闷的当属内阁的解缙了。<br/><br/>上次解缙跟着大儒孔茂学闹事,结果李逍直接成儒圣了,那孔茂学成了李逍的徒弟,自己更是成了李逍的徒孙<br/><br/>于是解缙又回到朝廷,官复原职。<br/><br/>他听到这句话,感觉心里很难受。<br/><br/>圣上在南京的时候,跟自己说过这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则不可一日少解缙。”<br/><br/>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受宠啊!<br/><br/>结果迁都之后,自己马上就坐了冷板凳.<br/><br/>他看着满朝文武跪舔李逍的摸样,心中酸酸的,那不就是曾经的自己么.<br/><br/>仔细一想,解缙发现这李逍也属实厉害。<br/><br/>自己最以为荣练了几十年的狂草书法,被国师用狂草碾压。<br/><br/>国师曾经写过的四句: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用的就是狂草。<br/><br/>别提上面的诗才了,就那书法就压了自己一头。<br/><br/>不止如此,<br/><br/>国师的楷书能媲美颜真卿,行书能媲美王羲之<br/><br/>这就不说了,自以为荣的儒学造诣,也被国师碾压,人家直接悟出新的道理,坐地成圣。<br/><br/>十年前,还带兵打过仗,三千人救下十万人。<br/><br/>五年前打倭国和倭寇,彻底灭绝倭寇之患。<br/><br/>更是不停地改革,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国泰安康。<br/><br/>可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br/><br/>哎.<br/><br/>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失宠也是情理之中。<br/><br/>既生缙,何生逍啊!<br/><br/>解缙心中悲叹一声。<br/><br/>暗道还是老老实实的吧,不能继续折腾了。<br/><br/>念及至此,<br/><br/>他也跟随着所有跪舔李逍的官员们一起拱手,“国师大才!”<br/><br/>这场夸赞持续了一刻钟才缓缓停下。<br/><br/>这朝堂之上,真的就变成了夸夸神教,夸个不停。<br/><br/>将李逍从头到尾,以前做的事情和现在做的事情都夸了个遍。<br/><br/>杨溥兴奋道:“妙哉!妙哉!若是此举真能成,那以后岂不是只要朝廷缺银子,那就可以问天下人借钱?”<br/><br/>听到这话,朱棣也是眼前一亮,“似乎是这个道理啊。”<br/><br/>“这不行!”<br/><br/>李逍急忙摆手,纠正思想:“发行大明债,首先就是国民信任,朝廷既然要借钱,就一定要还钱。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若是随意动用此法,万一朝廷还不上银子,那就是失信于天下人,百姓拿不回银子,天下都会动荡。所以行此事要慎之又慎。”<br/><br/>说完,李逍又道:“只要不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发行大明债,保证百姓的收益,此举的确能多次实施!是利国神器。”<br/><br/>话落,<br/><br/>三杨一同拱手:“是这个道理,国师提醒的是!”<br/><br/>朱棣微微点头,心中记下了李逍的提醒。<br/><br/>这确是把双刃剑,大明债不可随意启动,必须要慎之又慎,用好了,国家越来越好,用不好,失信于民,天下动荡。<br/><br/>既如此.那就趁着李逍还在的时候,放心大胆的用。<br/><br/>等朕老了,这大明债的策略,就彻底禁止掉。<br/><br/>以免后世不肖子孙胡用乱用!<br/><br/>这般想着,朱棣心情大好,挥手道:“好,就如国师所说,户部立马发行大明债,先看看咱朝廷能不能从百姓手中凑到银子。”<br/><br/>“臣等领旨,圣上英明!”<br/><br/>百官齐拜。<br/><br/>“退朝!”<br/><br/>很快,<br/><br/>大明债在经过户部经过严密计划后,联合大明钱庄正式推出。<br/><br/>李逍起初建了这个大明钱庄并未启动存钱的功能,主要是没有电脑和计算器,庞大的数据支撑不起来太大的客流量,会导致数据混乱,金钱体系崩塌。<br/><br/>所以还是依靠各地的私人钱庄来维持储存钱财的功能,不过后续随着纸钞深入人心,李逍就会打算让大明钱庄代替钱庄。<br/><br/>目前,大明钱庄主要的作用就是发行大明宝钞,普及大家用纸钞的习惯,但并未全国推广。<br/><br/>因为大明现存的金银量,不足以支撑全国的金本位,李逍的计划是徐徐图之,这点也是跟朱棣和朱元璋商讨过的。<br/><br/>但是发行大明债不一样,买了之后,就不需要变动,需要的计算量少,因此可以推广执行。<br/><br/>经过李逍的商讨,大明债利息是根据年限算的。<br/><br/>大明债分为: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期。<br/><br/>年化收益分别是:年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八。<br/><br/>利息到期一结算,可以选择继续购买或退还。<br/><br/>按照最低档的五年期,一百两银子一年能获得五两利息,这五两的利息还会纳入本金进行继续利滚利。<br/><br/>到期之前是不得取出来。<br/><br/>除非能证明家里急需用钱才能取出,不过只能取出本金,利息就别想了。<br/><br/>正式推出之后,李逍带头买大明债。<br/><br/>买了五千万两白银,十五年期的。<br/><br/>按照百分之八的利息,一年的利息就是四百万两!<br/><br/>坐吃山空,那也是吃不完的<br/><br/>其实这些钱,李逍拿去做生意只会赚的更多。<br/><br/>不过现在李逍站在权势顶峰,富可敌国,钱财对他来说,还真就跟数字一样,更多的是社稷责任。<br/><br/>用李逍的原话来说,就是:从洪武二十六年,创业至今,我没领过俸禄,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当知县的时候,一个月领五两白银的时光<br/><br/>钱不钱的无所谓,主打一个陪伴!<br/><br/>随着李逍带头购买大明债,加上报纸这么一宣传。<br/><br/>大明债瞬间就火了。<br/><br/>国师都买了,咱们还怕个屁啊,买啊!<br/><br/>京城可是聚集了全国各地不少的富商前来做生意。<br/><br/>这些人精明的很,他们的钱财可不敢全部换成大明宝钞用,只能换一部分宝钞使用,剩下的都是现白银,存放在钱庄。<br/><br/>要知道,现在大明的钱庄,你存银子到钱庄里,那是要付费的,要交保管费,而且还不低,高达百分之三。<br/><br/>也就是说,一年存一百两银子,你要付三两银子的保管费。<br/><br/>别说要把银子存到家里这种话,古人不傻,存家里,家里怕是天天要遭贼.<br/><br/>而现在买大明债,一百两银子买五年期的,不但不要保管费,还能获得五两银子!<br/><br/>这里外里,就相差了八两银子!<br/><br/>这可不是小数目啊!<br/><br/>于是,现在买大明债这件事,就成了谈资。<br/><br/>以前碰面,都是寒暄“吃了没”“去哪儿”这些话。<br/><br/>现在就直接变成了“听说大明债没”“买大明债没”“抓紧买啊,存钱庄吃亏”。<br/><br/>要不说存钱是华夏人的良好习惯呢,从古就有。<br/><br/>这些商人都喜欢存钱,不少富家大户,几代人的经营,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多有钱,钱都偷偷存了起来,越存越多。<br/><br/>另外就是现在北平城刚崛起的富商,不少人以前穷,有钱后一样扣的跟铁公鸡一样,明明有钱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br/><br/>这次大明债一出,纷纷购买。<br/><br/>直接将大明这些有钱人全部炸出来了。<br/><br/>还有大量南京坐火车来的富商,各地来的富商也纷纷购买大明债.<br/><br/>他们一看,这发行大明钱庄外面排队都排的老远了,人人相争购买,显现出十分热闹的场面。<br/><br/>最先支持大明债的,就是这次北平发展改革,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胆子本来就大,加上相信国师,毫不犹豫的就买了。<br/><br/>几千两,几万两的买。<br/><br/>于是就造成这种火爆的局面!<br/><br/>那些外地来的,原本只打算买小部分的大明债的商人,经过这小气氛一烘托,立马上头,多买了许多。<br/><br/>不得不说,大明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闲钱买大明债啊?<br/><br/>但这些外地来的富商家族,家里真的是家财万贯,几千两,几万两的买,眉头都不皱一下,你都不知道他们多有钱。<br/><br/>大明债一时间成了风头,购买的人越来越多。<br/><br/>起先是商人,随后就是朝廷的官员也开始动手了,随后百姓们也开始买。<br/><br/>北平的百姓还是有闲钱的,不少人卖个臭豆腐,经营的好,一年也能赚个七八十两银子,这么多年过去,房也买了,自行车也买了,存个一百两、二百两的家庭可太多了。<br/><br/>蚂蚁小,也是肉啊,这些百姓积少成多,存的银子加起来,并不比全国各地富商存的银子少。<br/><br/>就是苦了各地的钱庄,这些天不断地有人去钱庄赎回银子。<br/><br/>好几家钱庄因此垮掉了,银庄发现经营不得当,或是家里有蛀虫,这两根本不够支付前来取钱的人。<br/><br/>这几家钱庄自然就被官府拉去坐牢去了。<br/><br/>发生了资不抵债的情况,记者立马报道此事,小报纸这么一渲染,一发小,人们对各地钱庄已经发生了信任崩塌的苗头。<br/><br/>国公府,<br/><br/>中午李逍和朱凝云一同用膳。<br/><br/>这些天李逍几乎都在陪夫人在府内,悠闲的过日子。<br/><br/>“夫君,您说咱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大明债,这资产不就一下子曝光了吗?”<br/><br/>朱凝云略显愧疚的道:“前不久,你不在家,父皇亲自过来找我商议,说是要让府内出点银子资助他北伐”<br/><br/>“啊?”<br/><br/>李逍惊讶道:“还有这事儿,你给钱了没?”<br/><br/>朱凝云脸一红,“给了。”<br/><br/>李逍觉得不对劲,问道:“给了多少。”<br/><br/>“给了.”<br/><br/>朱凝云很是尴尬的道:“给了二十万两,当时父皇高兴得不行,说女儿没白养,女婿比儿子顶用兴高采烈的离去了。”<br/><br/>“啊这.”李逍也略显尴尬。<br/><br/>要是发现自己买了五千万两的大明债,那二十万两,就感觉是打发乞丐一样.<br/><br/>李逍道:“你当时,怎么没多给点”<br/><br/>朱凝云道:“当时没想那么多呀还不是不让夫君您担心嘛.”<br/><br/>李逍愣了愣,明白了朱凝云当时的心里。<br/><br/>朱凝云是有心向着娘家,但是又不想让李逍知道自己向着娘家,就用二十万两银子将朱棣给打发了。<br/><br/>其实李逍倒是想向着娘家,毕竟这娘家是皇帝啊<br/><br/>再说了,自己要这么多钱,有毛用。<br/><br/>也怪自己,一直没有说这件事。<br/><br/>念及至此,李逍拉着凝云道:“凝云,那下次父皇来要钱,你就多给点,咱不缺钱。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儿子孝敬老子,那不是天经地义嘛,给,狠狠的给!”<br/><br/>朱凝云微微一愣,道:“现在想给也给不了了。”<br/><br/>李逍:“为啥?”<br/><br/>朱凝云:“这五千万两,是咱府上所有的现钱了,那大明债买了就不能退,咱没钱了。”<br/><br/>李逍:“.”<br/><br/>气氛略显尴尬。<br/><br/>李逍吃了口鸡腿,笑道:“没事,我提前公布过,大明钱庄对客户信息保密,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查看客户的个人信息的。”<br/><br/>闻言,朱凝云拍拍胸脯,喜道:“那就没事儿了,咱们每年吃利息都能有四百万两,府内没现银也转的开。”<br/><br/>李逍笑道:“花不完啊花不完,一生一世花不完。”<br/><br/>朱凝云撇了李逍一眼,“没个正行,你膨胀了哈”<br/><br/>李逍:“想任性就任性,想膨胀,我就膨胀,你能拿我怎么样.”<br/><br/>朱凝云:“.”<br/><br/>大明紫禁城的南面不远处,有一个超大型的建筑,名叫北平仓库。<br/><br/>北平仓库钢筋水泥建的如一个碉堡一样,城墙高二十米,二十四小时有带甲卫士拿燧发枪巡逻,这就是大明钱庄的本部。<br/><br/>这个地方,存了大量的金银,支持起北平的金本位,保证大明宝钞的价格稳定,防守十分严格,苍蝇都飞不进去。<br/><br/>朱元璋和朱棣也就迁都后,进去参观过一次。<br/><br/>随后就没来过了。<br/><br/>这日,<br/><br/>朱棣和朱元璋并未兴师动众,乘坐着马车,带着几个侍卫朝着北平仓库走去。<br/><br/>“户部传来消息,钱庄发布的一万万两白银的大明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快筹集完成了,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br/><br/>马车上,朱棣十分激动的说道。<br/><br/>原本朱棣是计划一年之内筹到一万万两白银,其中一部分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4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