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字九江。<br/><br/>二十有七,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br/><br/>曹国公李文忠世子,洪武十九年继承国公爵位。<br/><br/>不多时,曹国公李景隆便来到了养心殿。<br/><br/>“臣,李景隆见过皇孙。”<br/><br/>“李卿免礼。”<br/><br/>朱允炆热情接待,丝毫没有架子。<br/><br/>“皇孙召见臣,是否因为边疆之祸?”<br/><br/>李景隆拱手道,心中却美滋滋的,他年少便继承了国公之位,掌管左军都督府,太子太傅。<br/><br/>只可惜身居高位,却从未有所建树,也希望有机会能立战功证明自己。<br/><br/>朱允炆激动道:“李卿聪慧啊,我喊你来便是要与你商议此事,李卿可否愿意。”<br/><br/>李景隆此时正年少,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当即便单膝跪地,右拳横在胸前,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必将那叫嚣的鞑子杀的落花流水,不敢再犯我大明!”<br/><br/>朱允炆道:“好,我便封你为大将军,赐虎符,前去北平接手北平军务,横扫出关,杀杀那群北元残部的锐气!”<br/><br/>说着,便看向齐泰,道:“齐泰,拟旨。”<br/><br/>“皇孙且慢。”<br/><br/>李景隆拱手:“臣还有一不情之请。”<br/><br/>朱允炆道:“李卿请说。”<br/><br/>李景隆分析道:“北平乃是燕王长期掌管之地,臣怕无法掌控当地的武官,与战事不利,还请给臣几可用之人。”<br/><br/>朱允炆道:“我刚刚担任监国,掌管政务,军中事务我不太清楚,李卿可有适合人选?”<br/><br/>李景隆点头,道:“臣有几人选,都是骁勇悍将,盛庸、崔能、郭英,有三人为参将,出师必捷!”<br/><br/>一见李景隆如此自信,又如此专业,朱允炆更加确认自己想的没错,这李景隆果真是将才,恐怕给以时日,实力不下蓝玉、朱棣之下。<br/><br/>“准了,拟旨!”<br/><br/>翌日,奉天殿外。<br/><br/>朱允炆携百官给李景隆赐下虎符,送其出征!<br/><br/>李景隆穿盔带甲,接受圣旨和虎符,第一次这么风光,心中便是踌躇满志,更加意气风发起来。<br/><br/>与此同时。<br/><br/>安徽黄山。<br/><br/>朱元璋此刻已经在黄山安顿,四周驻扎军队,山上有锦衣卫严加巡防,密不透风。<br/><br/>此刻,在黄山的一处殿外,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正坐在石桌和石凳之上,父子之间的喝茶闲聊。<br/><br/>而他们面前,正有一群算学先生拿着纸张划来划去,在计算些什么。<br/><br/>“父皇,刚才开始这些个人就忙个不停,是在算啥?”<br/><br/>谈话间,朱棣忍不住眼神飘去,心中略显好奇。<br/><br/>朱元璋一笑道:“前些日子,有个年轻人,说咱刚愎自用,不听劝,其一就是对各藩王太好了,说会吃垮大明。”<br/><br/>一听这话,朱棣微微一愣。<br/><br/>这个年轻人,该不会就是李逍吧<br/><br/>仔细一想,绝对是李逍,没别人了。<br/><br/>李逍啊李逍,你胆子可真大啊,居然说圣上刚愎自用,你岳丈我都不敢说<br/><br/>不过不知者不怪,估计你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是当今圣上。<br/><br/>念及至此,朱棣帮忙解释道:“父皇,你都说是年轻人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信不得。”<br/><br/>“是真是假,这算一算就知道了。”<br/><br/>说着朱元璋指向那些算官的身上,道:“那年轻人说要咱给他一些粮食,一格一粒稻子,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以此类推,直到六十四格。”<br/><br/>“这有何难?”<br/><br/>朱棣还是不解,道:“这跟藩王吃垮大明,两者之间有何关联?”<br/><br/>“咱也不清楚啊,这不是正在算吗。”<br/><br/>朱元璋笑了笑道。<br/><br/>两人又继续喝茶,等待盘算结果。<br/><br/>朱棣脑海中也在疯狂运转,心道这李逍怎么就跟父皇说起这事了呢,不过是一些藩王而已,能吃垮大明么?<br/><br/>是否有些危言耸听。<br/><br/>同时,朱棣也发现,父皇似乎对这个年轻人说他刚愎自用,并没有很生气的样子,反之倒是很坦然.<br/><br/>难道,李逍跟父皇相处,已经好到了这个程度,成了忘年之交?<br/><br/>就在朱棣思绪万千之际,被打断思绪。<br/><br/>朱元璋有些不满了,突然开口道:“怎算了这么久,这都一个时辰过去了!”<br/><br/>一名算官满头大汗的走来,跪拜道:“陛下,求陛下恕罪啊,这这.推算到三十格,已经天文数字了,算盘的位数已经不够用,我们纸张都写满了,都无法下下去了”<br/><br/>这算官说的没错,因为明朝还没有阿拉巴数字的诞生,都是用大写的数字书写,算到三十格,已经高达十亿,算盘都不够用了。<br/><br/>“什么?”<br/><br/>朱元璋和朱棣同时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看过去。<br/><br/>地下的算纸已经写满了,一张不够写,将几张连在一起,密密麻麻,跟蚂蚁一样,看的让人眼花缭乱。<br/><br/>谁能想到,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居然如此复杂。<br/><br/>朱元璋皱眉问道:“有这么难算?”<br/><br/>算官道:“前面不难,越到后面越难,数字上涨速度快的惊人,臣也没想到,到了三十格,算盘都不够用了,想要算出来,必须要铸造一把更长的算盘才行。”<br/><br/>朱元璋心中一惊,道:“那第三十格的结果是多少?”<br/><br/>算官拿出纸张,呈现给朱元璋,道:“陛下,您看,三十格的时候,光是这一格的数字就已经有十万万颗稻粒,加上前面格子的稻粒,差不多有十五万万颗稻粒。<br/><br/>一斤稻米应该有九千颗稻粒,那么到三十格,所需要的稻粒是十六万斤。<br/><br/>若是接着算下去,三十一格便是三十二万斤,三十二格便是六十四万斤,三十三格便是一百二十八万斤三十七格便是两千零四十八万斤<br/><br/>不需要六十四格,只需再往后几格便滚动极快,全国的粮食加上一起,也供应不上。”<br/><br/>话音落下。<br/><br/>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惊呆了。<br/><br/>看似简单,算到后面便越滚越大。<br/><br/>“好小子,恐怕他提出的时候,就想到咱拿不出来吧.”<br/><br/>朱元璋有些瞠目结舌,本来他还打算将这些粮食赏给李逍,这样看来还是算了吧.<br/><br/>“父皇,似乎有深意啊”<br/><br/>朱棣已经察觉到关联了,但父皇在,他不好争风头。<br/><br/>若真是这样算的话,藩王的确能吃垮大明。<br/><br/>同理,藩王、郡王的数量也是不断的增加,而且藩王还能世袭,也就是说藩王只会越来越多.<br/><br/>更何况,算这粮食第一步,只不过是一粒稻子而已,算到后面全国的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用。<br/><br/>而亲王眼下的食禄可不止一粒稻子啊<br/><br/>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郡王六千石,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br/><br/>这样基数为起点滚下去,用不了十几步,就已经成为天文数字了!!!<br/><br/>“的确有深意!!”<br/><br/>朱元璋眼睛一亮,“咱知道了,那个年轻人,竟然是要告诉咱这个道理.”<br/><br/>朱元璋心中默默推演,就明白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明不是现在被吃垮,恶果在后,用不了七八代,一两百年后,供给藩王的食禄,将会累积成为一个天文数字,大明真的可能会被吃垮掉!!”<br/><br/>“这个年轻人,当真厉害啊,他居然能想到这点!”<br/><br/>朱棣自然是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女婿,不过还是装作不知道,狠狠的夸了一波:“之前那帮文臣们阻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年轻人,用这种方式告诉父皇,真是让人一目了然!”<br/><br/>“没错,的确一目了然。”<br/><br/>朱元璋后怕道:“幸亏咱知道了,否则将酿成大祸,这藩王的供养,也该改改了”<br/><br/>说完,他又看向朱棣,笑道:“老四,你不会心中有何想法吧?”<br/><br/>因为朱棣也是藩王,削减藩王的食禄,也会影响到他。<br/><br/>“绝无。”<br/><br/>朱棣拱手,神色笃定:“儿臣一心只为大明,岂能让个人的私利,影响大明的发展。”<br/><br/>这也是朱棣的真心话。<br/><br/>如果国家有这样的隐患隐藏其中,还是早早拔除为好。<br/><br/>再者说自己马上有机会登大宝之位,那就更需要拔除了<br/><br/>“好!为国家计,当如此。”<br/><br/>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老四,这几日,咱们父子二人,就研究这藩王供给的食禄问题。”<br/><br/>朱棣拱手,“儿臣领命!”<br/><br/>同时,他心中对李逍佩服万分,女婿你可真是厉害,简简单单的就能让父王改变主意,满朝文武做不到的事情,你却做到了,不愧是本王的好女婿,鸿运如山!<br/><br/>这时,一名侍卫来报。<br/><br/>“报——大同城外,北元残部率十五万大军袭扰。”<br/><br/>话音落下。<br/><br/>朱棣眼睛一瞪,看来是自己离开太久,那些北元残部开始蠢蠢欲动起来。<br/><br/>他急忙起身,拱手道:“父皇,儿臣请战,回北平迎敌。”<br/><br/>朱元璋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你急什么,难道北平没你在,就运转不开了?”<br/><br/>说完,他看向侍卫道:“朱允炆如何决断的?”<br/><br/>他让朱允炆监国,自然是要看看如何监国。<br/><br/>侍卫道:“皇孙已经派遣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郭英为副将,盛庸、崔能、等人为参将,前往北平。”<br/><br/>朱元璋微微颔首:“知道了,下去吧。”<br/><br/>侍卫离开后。<br/><br/>朱棣道:“父王,儿臣熟悉北平军务,还是让儿臣回去的好。”<br/><br/>朱元璋道:“你就安心在这里陪朕,莫要多言了。”<br/><br/>朱棣只好点头,“是”<br/><br/>朱元璋笑了笑,“老四,你还真以为这天下就你能打仗了?还有两月,你就要监国。以后你若是成了储君,咱把皇位交给你,每每遇到战事,难道你都要御驾亲征不成??”<br/><br/>朱棣一想,觉得有些道理,便安抚激动的心,缓缓坐了下来。“父皇说的及是,是儿臣孟浪了。”<br/><br/>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就没有参与任何战事。<br/><br/>千金之子,坐不垂堂。<br/><br/>一国之君又怎么能轻易以身试险,随意出战呢?<br/><br/>这也是朱元璋暗中教导朱棣做皇帝的道理。<br/><br/>朱元璋微微一笑,指向棋盘,道:“来,陪咱手谈一局。”<br/><br/>他之所以如此淡然,是听到朱允炆说出的那几个名之后,觉得并无大碍。<br/><br/>他本身就看好李景隆,加上有几名经验丰富的参将,让李景隆去历练历练也好,将来未必不是一名名将。<br/><br/>随后,朱元璋便和朱棣开始下起围棋来。<br/><br/>连下几局,朱元璋觉得毫无意思,骂道:“老四,你这样让咱有意思么??跟咱遇到的那个年轻人没得比,他敢骂咱,你敢吗?”<br/><br/>朱棣满脸惊愕,“父皇,儿臣不敢”<br/><br/>朱元璋哼了一声,“谅你也不敢。”<br/><br/>朱棣:“.”<br/><br/>女婿啊女婿,你究竟跟父皇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啊<br/><br/>北平。<br/><br/>这些时日,李逍都在东安县处理事务。<br/><br/>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主要的事情,李逍都安排人去办。<br/><br/>舍区也已经开始运转,先让舍区熟悉熟悉工作,等稳定之后,再开始搞村企业,一切紧紧有条。<br/><br/>主要是李逍被一些琐碎的案件给缠住了,在明朝当知县,不但要统管所有的事务,最扯淡的是还要升堂办案。<br/><br/>这等于是将警署的事情也给办了,身兼多职啊。<br/><br/>这么卷,李逍哪会愿意?<br/><br/>既然是特区,那就是想干啥都随自己的心愿。<br/><br/>他当即成立一个新部门,名为打更人的新衙门。<br/><br/>李逍将打更人衙门设为正式部门,也就是算国家编制,享受七品官的待遇。<br/><br/>从原本的捕快班中挑选几个不错的成为铜锣,自己物色不错的人选进入。<br/><br/>在县衙中腾出一个单独的小衙门,让百姓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去打更人衙门去报案。<br/><br/>同时,李逍设立了上升渠道,打更人再分为金锣、银锣、铜锣,金锣待遇最好,所有人从铜锣开始往上爬。<br/><br/>办案率和破案率每个季度考核一次。<br/><br/>破案率高,百姓满意度高,就往上提拔,待遇获得提高。<br/><br/>有这样的奖励机制,这打更人的铜锣们做事积极性非常高。<br/><br/>这几天,李逍还整理了一份《犯罪破案手册指导》分发下去,让铜锣门好好学习学习。<br/><br/>自己这再盯着教导一段时间,李逍估计过不了多久,衙门就不用自己这个知县亲自办案了。<br/><br/>自己就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只需要掌管全局的工作就好。<br/><br/>“家主,燕王妃让你下午回去一趟,李景隆大将军今日到达北平,前去燕王府拜访。”<br/><br/>这时,李府的一名下人来到县衙,跟李逍传达信息。<br/><br/>“知道了。”<br/><br/>李逍点了点头,起身离开县衙。<br/><br/>“知县大人慢走。”<br/><br/>离开县衙大院经过打更人的办公地点的时候,一名铜锣热情的打着招呼。<br/><br/>“是久安啊,好好干,这段时间你做的事情我看在眼里,比较看好你,下个季度提拔,我会着重考虑你的。”<br/><br/>“谢知县大人,下官一定鞠躬尽瘁。”<br/><br/>李逍微微点头,拍了拍许久安的肩膀,笑着离开了县衙。<br/><br/>许久安这个人,是他从社会闲杂人等中发现的一个人才。<br/><br/>思维敏捷,逻辑性强,武艺也非常不错,使得一手好刀法,打更人需要一个领头人作表率,李逍有意栽培此人。<br/><br/>不多时,<br/><br/>李逍便骑着马回了燕王府。<br/><br/>朱高煦带着城里面的将士出城迎接。<br/><br/>而燕王妃则是在大厅备好了酒宴,李逍也进入大厅等候。<br/><br/>等了有半个时辰,快到未时(下午1点),朱高煦领着李景隆和一众从京城来的将士,姗姗到来。<br/><br/>“李景隆见过燕王妃,事态紧急,匆忙而来未备礼物,还请燕王妃不要见怪。”<br/><br/>李景隆进了门便拱了拱手行礼,虽然他贵为国公,但见地主燕藩王府,礼仪这块还是要带到的。<br/><br/>“不必客气,诸位远道而来,为边疆平祸,我等高兴还来不及。”<br/><br/>徐妙云微微一笑,说话也是极为得体,接下来就是场面上的寒暄,然后纷纷入座。<br/><br/>说起来,李景隆跟朱棣还是表叔侄关系,不过这个关系比较远,饭桌上也只是简单提及,场面上拉拢一下关系。<br/><br/>“这就是李景隆啊,长相果然还挺帅气,一表人才,若是放在电视剧上来说,简直就是主角的相貌啊。”<br/><br/>一旁的李逍也是陪客之一,没办法,人情世故嘛,只能跟这些不认识的武将们纷纷敬酒。<br/><br/>“这位就是李逍吧?燕王爱婿?”<br/><br/>李景隆的目光投在了李逍身上,好奇问道。<br/><br/>随后,将领们的目光都投在李逍身上,上下打量。<br/><br/>没办法,李逍最近这段时间,在朝堂上惹得沸沸扬扬,名声大噪,任谁都不由多看几眼。<br/><br/>“在下正是李逍,久闻曹国公大名,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国公气势凌然,此番前来,必能轻松破敌,李逍在这敬你一杯,祝你大胜而归。”<br/><br/>李逍在燕王府也算学会了一些待客之道,便客气了一句,端起酒杯敬酒,随后一饮而尽。<br/><br/>其实,李景隆现在的年龄跟李逍差不多,也就大个三四岁。<br/><br/>以前朱元璋是对李景隆偏爱有加,不过最近这风头,完全被李逍给抢了去。<br/><br/>李景隆端起酒杯,与之碰杯,不过只是微微抿了一口。<br/><br/>然后就放下酒杯,不作他看。<br/><br/>我尼玛,给你脸了李逍心中暗骂,显然也看出来,这李景隆摆架子,根本看不上李逍。<br/><br/>同为姓李的,你特么怎么这么小心眼儿啊。<br/><br/>朱高煦见此情景,也有些不悦,不过他也不好发作,毕竟李景隆已经被钦点为大将军。<br/><br/>见状,徐妙云端起酒杯,一起敬了一杯,缓解了一下尴尬情绪。<br/><br/>“咦,还未见识,这位是.”<br/><br/>李景隆看向朱凝云,美貌天仙,倾国倾城,便有些奇怪,此人是谁?<br/><br/>徐妙云解释道:“这是小女永安郡主凝云,此番经过小婿一番诊治,面容已经恢复。”<br/><br/>朱凝云微微点头,道:“凝云见过诸位将军。”<br/><br/>什么?<br/><br/>听到这话,<br/><br/>那些将领都是瞠目结舌,只觉得不可思议。<br/><br/>“听闻仪宾李逍医术过人,今日一见令人大开眼界啊!”<br/><br/>“是啊,这简直堪比神医了,就算是神医也做不到。”<br/><br/>“我可是听说了,李逍连顾成老母都救活了”<br/><br/>“来,李逍小婿,我郭英跟你喝一个.”<br/><br/>李景隆带来的几名参将,纷纷端起酒杯,跟主动跟李逍敬酒。<br/><br/>毕竟能跟这样一个神医交好,万一以后有什么头痛脑热无法治疗的情况,不都能帮帮忙么<br/><br/>顿时,李逍又成了香饽饽,这就惹得李景隆脸色微妙,有些醋意了,明明自己才是主角好么。<br/><br/>“难怪一个农户愿娶郡主,原来是有这般手段”<br/><br/>曹国公李景隆哼了一声,自顾自的喝了口酒,声音虽然说的不大,但大家都听到了,场面瞬间冷场。<br/><br/>显然,燕王妃也有些不悦了,不过对方是国公,又是大将军,也不好闹翻,没有多言。<br/><br/>一旁的朱高煦则是眼睛瞪的跟铜铃一样,捏了捏酒杯,喝了某闷酒,心中暗道,等我成了燕王,你敢说这话,老子当场就要打人。<br/><br/>“好了。”<br/><br/>又吃了几口菜,李景隆把杯子的酒喝完,酒杯按在桌上,起身道:“燕王妃,情况紧急,我等就此告辞,还需立刻召集将士,前往大同查探敌情。待大胜而归,再前来拜访。”<br/><br/>见状,其他几个将军也只好纷纷起身。<br/><br/>燕王妃笑道:“情况特殊,我也就不留你们了。”<br/><br/>朱高煦此刻站了出来,看向李景隆拱手道:“大将军,你等刚来北平,情况不熟,朱高煦请战。”<br/><br/>朱高煦还是有些担心,这货万一把父王的兵马折了进去,那真是亏大了。<br/><br/>李景隆微微一笑,反问道:“你是担心本将军折了你们北平的兵马?”<br/><br/>朱高煦道:“不敢,只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大将军,我自幼在此长大,熟悉地形,才能减少兵马损伤。”<br/><br/>李景隆感觉有些恼羞成怒,一小辈,也敢跟自己指指点点,自己上战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那里。<br/><br/>李景隆指了指朱高煦的胸口:“记住了,北平的兵马不是你的,也不是燕王的,是大明的,是圣上的,懂么?”<br/><br/>说完,带着几名将士,头也不回的离开。<br/><br/>待李景隆走远,离开了燕王府。<br/><br/>朱高煦终于忍不住了,指着门的方向大骂:“姓李的,你嚣张个毛,我日你祖宗!”<br/><br/>李逍额头渗汗:“高煦,别伤及无辜。”<br/><br/>朱高煦又骂道:“李景隆,我入你娘,给我等着!”<br/><br/>李逍:“骂得好!这货欠骂!”<br/><br/>(本章完)<br/><br/><br/>
-
爱心猫粮1金币
-
南瓜喵10金币
-
喵喵玩具50金币
-
喵喵毛线88金币
-
喵喵项圈100金币
-
喵喵手纸200金币
-
喵喵跑车520金币
-
喵喵别墅1314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