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一百七十七章  帝王权衡术!李逍被疯狂弹劾!朱元璋之喜

作者:过节长肉肉 字数:10146 更新:2025-03-02 21:59:1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漫漫看] http://www.topmh.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奉天殿之上,朱元璋已经隐隐有些不悦。<br/><br/>前段时间,朱标病重,他一直忙于朱标的病情,可天不遂人愿,标儿最终还是走了。他心情悲痛万分,又处理朱标的后事,孤儿无暇顾及朝政。<br/><br/>大明有各地难民的消息,他也是刚刚得知,立刻派锦衣卫谭渊和纪纲二人前去各地调查实情。<br/><br/>听来刚才下面官员的弹劾,甚至说各地严重之处,竟有易子而食的情况,真是岂有此理!<br/><br/>现在可是洪武时期,自己的管控之下,他才放下朝政多久,标儿才病重离去多久,就让百姓流离失所了?<br/><br/>朱元璋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可有此事?”<br/><br/>赵勉任是蓝玉这边的人,可他心道自己平时也没有表露出来自己的立场,传话都是派人传的,怎么就被集体针对了呢?<br/><br/>他拱了拱手道:“圣上明察,自旱灾以来,臣日夜操劳,绝不敢怠慢,旱灾所在之地,本官都拟下赈灾款项,太子殿下亲自批阅,款项也拨了下去。”<br/><br/>话音落下,他朝着户部一位侍郎使了使眼色,那侍郎立马站出来,“圣上,事实如此,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多地数年未降雨,免北平、河间、河南、开封、延安、汾州.被灾田租。秋七月壬寅,命户部稽渡江以来各省水旱灾伤分数,优恤之。北平拨银二万两、河间拨银一万八千两、开封拨银.”<br/><br/>朱元璋面无表情,却是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是淡淡打断道:“朕问你赈灾拨款详细了么?朕问你究竟有没有灾民逃荒,不要顾左右而言他。”<br/><br/>话音落下,赵勉任额头上的汗珠就滚落下来了。<br/><br/>他的确是将银子给拨下去了,户部的工作算是合格,但各府各地的处理情,他也管不了啊。<br/><br/>往往是有层层剥削的情况,可以以往是半推半就之下,事情就过去,现在不同,风口浪尖,而且的确是有灾民逃荒情况的,这也是赵勉任没有预料到的结果。<br/><br/>赵勉任知道此时再狡辩,怕是大不妙了,立马跪地道:<br/><br/>“臣办事不力,恳求圣上责罚。臣已将款项拨下,灾民逃荒事情臣的确不知晓,若是属实,各地知府赈灾不力,瞒情不报让人可恨。”<br/><br/>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的推卸自己的责任。<br/><br/>随后目光看向刚才弹劾的几个官员,拱手道:“臣弹劾邓诏、别荣、孟成、程极几人,几人身任监察御史、或给事中,下面各府有情况却没有知晓,今日才报,臣恳请陛下,治他们监察失职之罪,赐其死罪,以正朝纲正气!”<br/><br/>朝堂之上,弹劾别人,都不懂就往严重的说。<br/><br/>你说我,我说伱,反正都要你死,至于真死还是假死,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br/><br/>随后,蓝玉阵营这边的官员们也纷纷加入战场。<br/><br/>“陛下,臣弹劾别荣,监察不利,前不久臣还看到别荣留恋花月场所,身为监察官员,难免让人怀疑!”<br/><br/>“陛下,臣弹劾程极,若是灾荒属实,定然是各地知府赈灾办事不利,如此大事现在才报.”<br/><br/>“陛下,陈弹劾邓诏,此人居心叵测,前不久还写书,书中暗讽当前朝政的局势.”<br/><br/>这些人也是早有准备,掌握了别人的一些小把柄,反正是不是把柄另说,先凭借一张嘴说出来,先把事情抹黑<br/><br/>随着这帮人弹劾,另外一帮人立刻开始反击,也是拿着对方的小把柄,攻击对方。<br/><br/>很快,朝堂就热闹起来了,瞬间变成了菜市场,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说着说着,就开始骂娘了,眼看就要打了起来。<br/><br/>“肃静!”<br/><br/>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捏着嗓子,高声道:“殿堂失仪,成何体统。”<br/><br/>随着一声高呵,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br/><br/>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向众人,帝王威严,不知喜怒,难以琢磨,让人不由心中一颤。<br/><br/>朱元璋岂会不知道眼下是什么情况,很显然分成了两派。<br/><br/>作为皇帝,帝王权衡之术便是要权衡朝廷的派系。<br/><br/>一方是以蓝玉为首,一方是朱棣为首。<br/><br/>打压哪方,全凭朱元璋的心意。<br/><br/>朱元璋今日算是认识到了,蓝玉竟然能拉拢朝中这么多官员,这也就罢啦,更令朱元璋不满的是,蓝玉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极高!<br/><br/>相比较而言,蓝玉压了朱棣一头。<br/><br/>虽然朱棣也在朝中运作,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面临储君之位,前来争,情有可原,人之常理。<br/><br/>可你一个蓝玉,一个外戚,你想做什么?<br/><br/>你如今已经贵为国公,权势朝野,你想干什么?<br/><br/>这样一想,朱元璋对蓝玉的厌恶又多了一分。<br/><br/>权衡之下,那就是要压蓝玉这一党派。<br/><br/>朱元璋目光闪烁,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br/><br/>“各地荒民流离失所,你作为户部尚书,还装作不知?岂有此理!你这个户部尚书是如何当的?还说只有几地荒民逃窜?荒谬!来人,传锦衣卫谭渊、纪纲!”<br/><br/>话音落下。<br/><br/>户部尚书赵勉任吓了一个哆嗦,额头汗珠不断滚落。<br/><br/>站在前方的凉国公蓝玉顿感不妙,自己在这一局似乎输了。<br/><br/>他是不想看到眼下这个情况的。<br/><br/>谭渊他不清楚,纪纲蓝玉是知道。<br/><br/>经过蓝玉的私下调查,发现燕王女婿李逍私下和谭渊一起在德州擒拿宋国公冯胜之子冯文、还在杭州也跟谭渊一起将自己的儿子也给抓了。<br/><br/>由此可见,纪纲现在不是燕王的人,也算是燕王的人了!<br/><br/>想到李逍,蓝玉心中一阵恨意升了起来。<br/><br/>自己已经派出了死士前去刺杀李逍,现在应该死了吧?<br/><br/>想到燕王朱棣马上就要听到自己好女婿,死在北平的消息,蓝玉心中一阵暗爽。<br/><br/>朱棣现在你还能笑,等下便让你哭都哭不出来!<br/><br/>不多时。<br/><br/>随着传召。<br/><br/>谭渊和纪纲两人穿着飞鱼服,来到了奉天殿。<br/><br/>“臣谭渊,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br/><br/>“臣纪纲,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br/><br/>两人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分开调查,刚刚回皇宫,还来不及跟朱元璋汇报,就直接被传召在奉天殿。<br/><br/>“平身。”<br/><br/>朱元璋微微颔首,问道:“朕让你们查探的事情,查探的如何?”<br/><br/>两人拱手:“已查探实情。”<br/><br/>朱元璋:“说。”<br/><br/>负责调查南方地区的纪纲率先开口道:“臣子奉命巡视各地,发现此次旱灾比以往更加严重,从洪武二十三年,便有多地从六月开始不降雨,河沟全部干涸,百姓苦苦支撑两年,严重之地,已有饥荒村子开始相互换女,分而食之,今年三月彻底开始爆发,各地灾民成团逃窜。”<br/><br/>朱元璋越听,心中就越惊!<br/><br/>居然发生了这等事情,自己这段时间将重心没有放在朝政上,下面真是一群废物。<br/><br/>接下来,纪纲开始汇报哪些地有灾情,道:“陛下,灾荒地方有湖广下辖汉阳、岳州、荆州.”<br/><br/>纪纲,一口气说出来一十六处。<br/><br/>听完之后,朱元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br/><br/>他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这就是你说的几处?仅仅是南方就有一十六处”<br/><br/>说完,朱元璋沉默的看向谭渊。<br/><br/>谭渊拱手道:“回陛下,臣勘察的北面,情况也跟纪纲所查相差无几,各地干枯,连京杭运河北平段的水都干枯,百姓无粮,连来年的稻种都给吃了,无奈只有逃向他地。有以下地方,河间、保定、兖州、东昌.共计十一处,据臣所查,许多百姓沿途就饿死了,饿死之人不下三千人,只因各地各府拒承担他地灾民.”<br/><br/>随着两名锦衣卫禀报,在场无数官员都有些胆战心惊,陛下一怒,怕是又有许多人头要落地了。<br/><br/>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冰冷,猛地一拍龙椅,道:<br/><br/>“满朝文武,发生了这等事情居然瞒情不报,让百姓自寻活路,你们就是这样做官的吗?”<br/><br/>话音落下。<br/><br/>奉天殿的文武百官纷纷跪了下来,匍匐在地。<br/><br/>朱元璋看向谭渊,问道:“当地知府通通记下,哪些地方将外地灾民拒之门外,也通通记下。这么多地,就没有一处富裕之地赈灾吗?”<br/><br/>话音落下。<br/><br/>大殿之中,有许多人暗自窃喜,特别是朱棣。<br/><br/>前面做了这么多工作,弹劾他人,都是为此刻铺垫,并非要弹劾别人,真正的目的,就是这一刻。<br/><br/>谭渊拱手,道:“回圣上话,的确有一府赈济了三府之地的灾民。”<br/><br/>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看向谭渊,道:“快说来。”<br/><br/>谭渊道:“圣上,此地便是北平府,北平之地虽是饱受旱灾最严重之处,北平知府赈灾得力,安抚受灾之地,却无灾荒之情。<br/><br/>周围三府的灾民涌去北平各县,应有数万灾民。北平燕王府燕王妃不忍灾民饿死,开仓赈粮,救济灾民。<br/><br/>燕王之女永安郡主朱凝云、仪宾李逍二人,带领燕卫,有序赈灾,赈灾格外顺利。<br/><br/>永安郡主朱凝云和李逍二人,还自掏腰包,去外地购买稻种,分发给灾民,分发推车等器械,助其回乡重建家园。<br/><br/>另外臣还打听到,对于一些失地农户,不愿归乡的人,李逍还以工代赈,将他们收下进入刊印社工作,给与一份生计。”<br/><br/>谭渊这一口气,算是把话全给说完了。<br/><br/>满朝文武一听就明白了,这家伙铁铁的站在朱棣那边。<br/><br/>真没想到,这锦衣卫谭渊藏得真深,太深了!<br/><br/>“好!好啊!”<br/><br/>听完之后,朱元璋心生喜色。<br/><br/>不管真情实意,还是为了做样子,燕王府都作出了榜样,各方各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让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实惠。<br/><br/>“瞧瞧你们这帮人,跟朕孙女、孙女婿的做法都比之不如,差之甚远!��”<br/><br/>朱元璋指着奉天殿下面所有的官员直接一顿骂,骂的这些人抬不起头来。<br/><br/>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棣,道:“朱棣。”<br/><br/>朱棣急忙起身拱手:“儿臣在。”<br/><br/>朱元璋道:“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应天府,北平之事,你可知晓?可是你授意的?”<br/><br/>朱棣急忙否决道:“儿臣不知,这来回车马都要半月之久,这灾民突然逃荒也是近日发生,儿臣也是方才听谭渊才得知此事。”<br/><br/>朱元璋微微颔首,觉得应该是如此。<br/><br/>略为一想,就知道该是徐妙云那丫头的主意。<br/><br/>当初给老四谋亲家的时候,徐妙云那丫头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朱元璋是一眼就看上了。<br/><br/>他亲自叫来徐达,说要给徐达赏赐一门婚事,徐达听说是朱棣后,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br/><br/>那时候的朱棣十分顽皮,在大学堂常常捣蛋,四处乱跑,恶名远播,徐达当然是不肯的。<br/><br/>未来给老四说上这个媳妇儿,朱元璋还特意让马皇后亲自下厨,给徐达做最爱吃的烧鹅,好说歹说,才让徐达这老家伙答应这门亲事。<br/><br/>这门亲事成后,朱元璋算是肉眼可见的看到,朱棣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应当都是徐妙云那丫头的缘故。<br/><br/>老四啊老四,现在看来,唯有你家是最和睦的。<br/><br/>老二朱樉迷恋一个北元郡主魂不守舍。<br/><br/>老三的家庭关系也不和睦。<br/><br/>唯有徐妙云端庄舒婉,又足智多谋,之间的感情也好,生的三个儿子,现在看来也是兄弟友恭。<br/><br/>现在又找了一个好女婿。这段时间跟孙儿朱高炽等人闲聊,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李逍这个女婿的关系极好。<br/><br/>正所谓家和万事兴。<br/><br/>朱棣在封地所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家中又和睦。<br/><br/>朱元璋心中其实真的有些将皇位传给朱棣这个儿子。<br/><br/>笑了笑道:“不错,朱棣你在北平治理的当,才能使得北平上下官员齐心,赈灾之事,值得其他各地效仿,学习,身为大明官员,就当为百姓谋福祉。”<br/><br/>朱棣拱手:“父皇过誉,这不过是儿臣的分内之事。”<br/><br/>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后看向纪纲、谭渊二人道:“你们二人,将此事整理出一份奏疏,谁有功,谁有过,都要给朕记得清清楚楚,有功要赏,有过要罚,一个都逃不掉,知道吗?”<br/><br/>说完他的目光扫视一众官员,令人胆战心惊。<br/><br/>这眼光,太熟悉了,文武百官都明白每次有这眼神出来,怕就是要死一群人。<br/><br/>在大明洪武时期,特别是中后期当官,的确不是个容易的差事,每天都要勾心斗角的,防止自己出了差池。<br/><br/>因为你说不定上午上朝,下午就回不来了。<br/><br/>不少官员早上上朝的时候,都要跟菩萨拜一拜。<br/><br/>让菩萨保佑平安,若是晚上回家,一家人都要庆祝一番,因为又多活了一天。<br/><br/>不少人小心脏受不了想要辞官,但当官不是工作,是辞不了的,你说来就来,想走还能走?<br/><br/>全国各地当地衙门许多官员,都被砍了脑袋,职位都空缺了,那就一人顶多个职位。<br/><br/>有的官员还一边戴上了脚铐,一边处理当地政务.<br/><br/>不过这两年收敛了一些,因为朱元璋将大部分的政务都交给了太子朱标,太子朱标仁厚,不会动不动就砍人脑袋。<br/><br/>但随着朱标离去,文武百官又开始意识到,这个皇帝似乎,又回来了<br/><br/>“臣,领命。”谭渊、纪纲拱手。<br/><br/>“有事继奏,无事退朝。”太监高呼。<br/><br/>此时,蓝玉使了使眼色。<br/><br/>又一名言官站了出来,拱手道:“臣还有事要奏!”<br/><br/>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说。”<br/><br/>这名言官道:“臣要弹劾燕王朱棣以及仪宾李逍,燕王乃戍边藩王,掌握重兵,是为大明抵御北元的第一道防线。<br/><br/>此乃国之根基,北元觊觎中原地之心未死,那边一日不可懈怠。<br/><br/>无论何时,军防之事,都是头等一的大事。<br/><br/>无论何时,与其相比都没有此事重要!<br/><br/>据臣所知,此次的确北平赈灾有功,但动用的却是边防十五万将士的军粮。<br/><br/>百姓固然可怜,可若是边防出了问题,那所死的百姓,何止三千?三万、十万都有可能!<br/><br/>臣弹劾燕王府仪宾李逍分不清孰轻孰重,动用军粮赈灾,其心可诛,置边疆将士于不顾,将边防事务当做儿戏,当治扰军务之罪!<br/><br/>臣弹劾燕王朱棣关键无方,一介仪宾却给与诺大权柄,让他有指挥军队的权利,这已经是坏了规矩。<br/><br/>还有,据臣所知,那北平的郡王府被改为李府,李逍在李府称为家主,压郡主一头,这是顾皇家颜面于不顾,也当治罪!”<br/><br/>此言一出。<br/><br/>满朝文武心中大惊,这蓝玉是憋了个大招啊。<br/><br/>两条罪名,说起来都是大罪。<br/><br/>小小仪宾居然能指挥军队赈灾,这就让人遐想非非,更是让将郡主府改为李府,这天下是朱姓,姓李的压朱姓一头.<br/><br/>要知道,李姓历朝历代也是出了皇帝的,深入人心的就有盛唐时期的李渊、李世民等李姓,更是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李姓都有建立政权<br/><br/>朱元璋其实通过锦衣卫知道了,当时的确有些不悦,不过他还是转头看向朱棣,明知故问道:“朱棣,可有此事?”<br/><br/>朱棣早就知道,蓝玉会拿此事大做文章,他早有准备。<br/><br/>拱手道:“父皇,确有此事。”<br/><br/>此言一出,<br/><br/>满堂都有些喧哗起来。<br/><br/>“小小仪宾李逍,居然压了郡主一头,这简直匪夷所思。”<br/><br/>“哪怕是驸马,也没有如此权柄,燕王放任不管,必成大祸。”<br/><br/>“别的姓氏也就罢了,李姓可不是一般的姓氏。”<br/><br/>“是啊,李姓那可是出了许多皇帝的,燕王这点警觉性都没有这真的是传言沉稳谨慎的燕王么?”<br/><br/>“这李逍听说极有才能,手下人员众多,在北平之地风生水起,李府逐渐壮大,可我好像记得,这李逍只是个农户吧?”<br/><br/>“你说一个农户,怎么可能有如此才能,此人该不会是李世民的后代吧?”<br/><br/>“哎,你这么一说,及其可能,若真是李世民的后代,那可是不得了,这是祸端,天大的祸端,大明有此人在,不稳,不安稳呐!”<br/><br/>“我的天我说这李逍怎么如此有才能,这么一说倒是真有可能,想象令人后怕,后怕.”<br/><br/>“你说这燕王会不会早已知晓,只不过是暗中培养一股势力,一股属于他的势力.”<br/><br/>特别是蓝玉哪一方,特意放大声音讨论纷纷。<br/><br/>这群人是越说越严重,拿着李府的事情大作文章,肆意抹黑,甚至李逍说成了李世民的后代,在大明是个大祸端。<br/><br/>而朱棣,就是包庇,放纵这个祸端的罪魁祸首。<br/><br/>就差没说朱棣造反,要带着李世民的后代谋反了.<br/><br/>“荒谬!荒谬至极!”<br/><br/>朱棣早有准备,脸色一冷,大声道:“说李逍是李世民后代的,都是居心叵测之徒!唐朝相隔明朝几百年了,居然拿这个说事情!”<br/><br/>朱棣目光狠狠的瞪着那群人,怒目道:“一群废物,退一万步说,就算李世民后代当真在此,以我朱家的大度,难道不能容之?害怕颠覆明朝,更是可笑至极,我大明泱泱大国,国强民盛,二十六路藩王坐镇各地,圣上坐拥天下,还会怕一个李世民的后代之人吗?笑话,懦弱,毫无心气!”<br/><br/>听完这些,朱元璋眼睛微微一亮,这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去了。<br/><br/>朕推翻大元,建立明朝,乃千古帝王,将来必备后世传颂,本就不比唐宗宋祖差之!老四说的在理。<br/><br/>此时,朱棣已经激动的挥手,道:“父皇,此乃污蔑,李逍的族谱早就上交宗人府,父皇差人一查便知,祖上十几代,都是普通的农户。”<br/><br/>“来人,将李逍族谱拿来。”<br/><br/>朱元璋立刻吩咐。<br/><br/>“是。”太监领到命令,立刻朝着宗人府走去。<br/><br/>朱棣早就知道蓝玉要用这种方式弹劾他。<br/><br/>若是提前不知晓那还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br/><br/>可夜不归已经在北平运作起来,那么许多事情,就逃不过自己的耳朵。<br/><br/>今日,他早已经准备的十分充分。<br/><br/>朱元璋微微颔首,他又看向朱棣:“族谱的事情暂且不论,李世民后代之事,无稽之谈,跟别提就算是,那又如何?可李府之事,又如何解释?”<br/><br/>“请父皇看!”<br/><br/>朱棣拿出一物,展示在众人面前,大声道:“父皇看此物,一切都明白了。”<br/><br/>(本章完)<br/><br/><br/>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4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