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登州鱼风靡汴京<br /><br /> 隔日,赵煦来到开封府。<br /><br /> 正式宣布在开封府内,成立了‘提点靖安坊公事’一职——你可以直接理解为汴京城靖安坊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br /><br /> 以蔡京兼任这个职务,同时任命提举店宅务章縡以及入内内侍省押班宋用臣并同管勾靖安坊公事,<br /><br /> 这就是让蔡京和章縡、宋用臣搭班子,一起解决这个事情。<br /><br /> 实际上,蔡京大概率不会亲自管这个部门,而宋用臣只是来监督的,其实权肯定会落在章縡手里。<br /><br /> 这也算是赵煦对章縡的考验吧。<br /><br /> 年轻人,就要多历练。<br /><br /> 同时,赵煦命汴京右军都巡检、开封府内城右厢公事、靖安坊都所由、靖安坊军巡铺等有司,皆听命于靖安坊公事,不得违逆。<br /><br /> 至于这个事情怎么做?<br /><br /> 赵煦早就和宋用臣交代清楚了,让宋用臣直接去和蔡京、章縡对接就好了。<br /><br /> 将此事布置下去。<br /><br /> 赵煦就循例,查阅了开封府的卷宗、档案,同时对一些他看出来问题的案子,做出一些批示,着开封府重审或者调查。<br /><br /> 这些事情,其实是作秀。<br /><br /> 开封府不会也不可能,将那些真正敏感、容易错判的案子放到御前。<br /><br /> 赵煦也不会真的去查开封府的事情。<br /><br /> 万一真的查出点什么东西怎么办?<br /><br /> 对吧!<br /><br /> 有些东西啊,该装糊涂最好装糊涂,免得自己给自己找麻烦。<br /><br /> 这是赵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的道理。<br /><br /> 做完这些表面功夫,赵煦就在石得一的安排下,来到了梅花厅的偏厅用膳并休息。<br /><br /> 照例,他的午膳是冯景亲自带人做的。<br /><br /> 当然了,在开封府吃的东西,比皇宫要相对丰盛、美味。<br /><br /> 因为皇宫的菜品都是固定的,轻易不会变更,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些菜。<br /><br /> 赵煦当然可以要求他们增加。<br /><br /> 可一旦旨意抵达御厨,那么结果就只会有一个——御厨将选择把今天赵煦的命令,当成永久性的指令。<br /><br /> 每天三餐,都会准备着他要求的菜品。<br /><br /> 这将造成大量浪费!<br /><br /> 虽然这种浪费对皇室来说,其实不值一提。<br /><br /> 可赵煦要作秀啊!<br /><br /> 所以,在宫中,他永远都只是让冯景去御厨为他准备膳食。<br /><br /> 同时,点的也都只是他要求的御厨有的健康餐。<br /><br /> 雷打不动都是那几道菜在轮换。<br /><br /> 最多最多,不过是让冯景带着御厨的厨子们攻克了酸奶制作技术,并将之纳入了秋冬早膳。<br /><br /> 自然,别人也问过他。<br /><br /> 这个时候,赵煦蓄谋已久的准备就派上用场了——朕尝闻仁庙旧年肚中饥饿,欲食烧羊,近臣请以御厨为之备,仁庙拒之,言: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br /><br /> 祖宗盛德,朕不敢毁!<br /><br /> 于是,赵煦的这个回答,赚取了无数眼泪。<br /><br /> 加上赵煦每天坚持三餐‘不过四菜两汤’的俭朴人设——于是他成功赢得了大量人心。<br /><br /> 如今,已在汴京士大夫们心中,成功塑造成了一个节俭、克己的君王形象。<br /><br /> 这个形象可是很有用的。<br /><br /> 可以为赵煦规避无数风险,也可以让他要做的事情,充满正义。<br /><br /> 就拿靖安坊的改造来说吧。<br /><br /> 换一个皇帝,可能朝廷内外,都会觉得是要敛财了。<br /><br /> 可赵煦不会。<br /><br /> 因为,官家连三餐都无比节俭。<br /><br /> 又怎么可能为了敛财去做坏事?<br /><br /> 官家只是为了孝道才这样做的!<br /><br /> 官家有什么错?!<br /><br /> 哭,都给我哭!<br /><br /> 但事实上,赵煦有什么损失吗?<br /><br /> 没有!<br /><br /> 四菜两汤,本就足够他的营养了,很多时候他都吃不完。<br /><br /> 当然,他也想开开荤。<br /><br /> 这个时候,每五天出宫一次的机会,就成为了他开荤的时机了。<br /><br /> 探事司在他手里,也算被他玩出花了。<br /><br /> 赵煦现在给探事司的一个任务之一,就是让他们满汴京城的试吃各色点心、小吃。<br /><br /> 找出那些味道最好,最受欢迎的店铺。<br /><br /> 等他出宫,就提前让冯景派人去点好,然后打包带来开封府。<br /><br /> 自然,赵煦也废物利用,让汴京新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介绍着汴京的小吃店铺,并对其进行点评。<br /><br /> 如今这个探店专栏,已经刊登到第三期了,据说很受欢迎,好多老饕都开始注意到了。<br /><br /> 今天中午,赵煦吃的不是外卖。<br /><br /> 而是近期在汴京城开始爆火的登州海鱼干。<br /><br /> 因为这是苏轼隆重推荐,并且写在其那首现在已经传唱天下的《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兼怀子由》的大作之中的菜肴。<br /><br /> 现在,士林之中,因为苏轼的这首词,已经出现了风潮——同年、同窗聚会,要是不吃登州鱼,就没有感觉,关系也不够亲密。<br /><br /> 为什么?<br /><br /> 大宋头号诗人,亲自写词背书了——真兄弟就得吃登州鱼。<br /><br /> 没看到,人家苏轼苏子瞻,都因为吃了登州鱼,潸然泪下,回忆起了过去和苏澈一起读书、游历的往事,于是遥望汴京,默默祝福着弟弟在汴京一切皆好。<br /><br /> 手足之情,溢于文字之中。<br /><br /> 在这首词里,苏轼甚至是再次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br /><br /> 属于是为了推销登州鱼干,脸都不要了,自己抄自己。<br /><br /> 但效果,超乎想象。<br /><br /> 登州海鱼干,在整个大宋州郡,特别是汴京城里今年以来卖到脱销。<br /><br />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赵煦指使着探事司,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工作。<br /><br /> 比如说派人到处吹捧登州鱼的鲜嫩,也譬如说让那些报童,卖完报纸就在街巷里唱有关登州鱼的童谣。<br /><br /> 甚至是直接让汴京新报,刊登了登州鱼干供不应求的报导。<br /><br /> 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就直接在汴京城创造了登州鱼干的消费市场。<br /><br /> 探事司方面估计,仅仅是闰二月,就至少有数千石的登州鱼干,进入汴京市场。<br /><br /> 大宋一石九十二斤半,换而言之汴京城一个月就卖了六七万斤的鱼干。<br /><br /> 如今,已经有汴京商贾直接到登州码头那边等着登州渔民上岸,然后直接买下他们的鱼获,就地晒干运回汴京销售的事情了。<br /><br /> 赵煦没有等太久,很快,冯景就带着人端着做好的鱼干煲排骨上了桌。<br /><br /> 赵煦夹起一块,放到嘴里尝了尝。<br /><br /> 海鱼的鲜美和丰富的味道,立刻在舌尖绽放。<br /><br /> “好吃!”他微笑着,不断夹菜,很快就吃饱了。<br /><br /> 吃完后,赵煦在冯景服侍下,擦了擦嘴巴。<br /><br /> 一直在门外等候着的石得一,也终于找到了机会进来禀报:“大家,许州商贾黄某带到。”<br /><br /> 赵煦起身,走到已经准备好的帷幕内,命人放下帷幕,道:“带他进来吧。<br /><br /> “诺!”<br /><br /> ……<br /><br /> 黄良拿着手帕,擦了擦汗。<br /><br /> 他那胖胖的身体,甚至在颤抖。<br /><br /> 官家接见?!<br /><br />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可能。<br /><br /> 自然紧张无比,也忐忑无比。<br /><br /> 同时,他也激动万分。<br /><br /> 族兄黄履,曾官拜御史中丞,为四入头之一,据说也只在殿上见过几次官家,和官家说过几句话而已。<br /><br /> 而他,一个帮着家族打点商业,赚些阿堵物的旁支,却能在族兄之前,近距离的拜谒官家,并聆听训示。<br /><br /> 最紧要的是——只要官家看对眼了。<br /><br /> 那么他,未尝不能当大宋的陶朱公。<br /><br /> 甚至可能青史留名——这可是他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br /><br /> 然而,风险也很大。<br /><br /> 一个不小心,青史留名就变成了祸及家族。<br /><br /> 搞不好族兄黄履,也得跟着倒霉。<br /><br /> 所以,他只能尽量的深呼吸,让自己冷静、平静。<br /><br /> 但额头的汗水,不断流下来。<br /><br /> 背上的内衣,也渐渐湿透。<br /><br /> 终于,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陛下有命,着许州商贾黄良入觐。”<br /><br /> 黄良赶紧用着他练习了好久的礼仪,跪下来拜道:“草民谨遵旨意。”<br /><br />
-
爱心猫粮1金币
-
南瓜喵10金币
-
喵喵玩具50金币
-
喵喵毛线88金币
-
喵喵项圈100金币
-
喵喵手纸200金币
-
喵喵跑车520金币
-
喵喵别墅1314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