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气势不能输!<br /><br /> 林泰来目前正处在一个“求贤若渴”的状态,像李维桢这样价值观崇尚“士为知己者死”的人,还是非常有拉拢价值的。<br /><br /> 官场能力可能一般,但人品和忠诚度不是问题,只要放在那些只需守成的位置上,还是非常省心的。<br /><br /> 故而林泰来又喝了一声:“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但求功名尔,何必那么矫情!”<br /><br /> 李维桢像是被当头棒喝,心里不再恍惚犹豫,便道:“该如何做?”<br /><br /> 林泰来直接问道:“你在河南地位也不低了,衙门之间的消息应当灵通,可知那按察使邹学柱有什么丑闻弊情?”<br /><br /> 李维桢如实答道:“邹臬台还算是洁身自好,未曾听说过劣迹。”<br /><br /> 明代按察使司管的是一省之刑狱、监察,就连提督学政的大宗师也是挂着按察副使的官衔。<br /><br /> 这些都是很容易搞腐败的业务,所以如果一个按察使能做到没有半点劣迹传出,还是挺难得的。<br /><br /> 林泰来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说:“这些清流党人里面会装的,也真能装。”<br /><br /> 李维桢以为林泰来会暂时放开按察使邹学柱时,却又听到林泰来问道:<br /><br /> “那么省级的藩司、守巡道衙门近期可有什么丑闻劣迹?”<br /><br /> 从布政使司到各分守道、分巡道这么多衙署官吏,不可能一点都没有。<br /><br /> 李维桢答道:“在前月的乡试里,右方伯戴光启有科场舞弊之风声。<br /><br /> 从京中派来的主考官是山西人,与戴方伯乃是同乡。<br /><br /> 放榜后,有些中举考生在得意忘形之下,曾经醉后吐真言,靠戴方伯通了考官的关节。”<br /><br /> 所谓右方伯指的就是右布政使,在建国初年布政使还算是一省最高长官。<br /><br /> 但巡抚制度常态化后,布政使的地位大大下降,事实上要听从巡抚指令。<br /><br /> 可是即便再下降,布政使也是从二品的高官,站在了地方官金字塔的塔尖。<br /><br /> 林泰来拍案道:“这个劣迹可用!”<br /><br /> 李维桢没理解,不是说要搞按察使邹学柱么?怎么又要搞右布政使戴光启了?<br /><br /> 关键是,搞布政使对他这参政而言,真没多大意义。<br /><br /> 一是按照官场规则,从三品参政升职就是正三品按察使,没有参政直接升布政使的。<br /><br /> 二是布政使这个职务现在象征着养老,地方官升到了布政使就意味着升无可升,准备退休了。<br /><br /> 升到按察使意味着还可以有所作为,转巡抚的很多。但升到布政使后,降级转巡抚不能说没有,也是很少见的非常事件了。<br /><br /> 正说到这里时,忽然驿馆的仆役跑过来禀报:“门外聚集了数百人鼓噪!皆为各王府之奴仆!”<br /><br /> 李维桢连忙道:“定然是九元君昨日打了三家王府的人,今天他们纠集其他王府一起来报复了。”<br /><br /> 林泰来冷笑一声说:“如同土鸡瓦犬的一群暴徒,还敢在此猖狂!待我去去就来!”<br /><br /> 然后又对左右喝道:“给我披甲!”<br /><br /> 李维桢大为震撼!林九元现在都是这样地位了,面临硬仗时,竟然还会身先士卒!<br /><br /> 如此施结恩义,左右随从敢不效死?所向能不披靡?<br /><br /> 林泰来一边套皮甲,一边对李维桢说:“你可能想多了,我亲自出阵并不是为了表现出身先士卒,也不是担心部属们打不过那群废物。”<br /><br /> 李维桢不明白,问道:“那九元君亲自出阵又是为何?”<br /><br /> 林泰来扣上头盔,解答说:“我动手主要为了帮助部属们承担法律风险。<br /><br /> 我林泰来打人和林府家丁打人,在司法实践中是两种概念。<br /><br /> 前者在情有可原的情况下,用我的尊贵身份、赫赫功勋与对方互抵后,可以减免刑罚;<br /><br /> 后者即便是情有可原,但碍于对面身份,家丁们可能也会遭受一定刑罚。”<br /><br /> 李维桢:“.”<br /><br /> 在这年头打群架也不是无脑莽,要把司法实践研究这么细吗?<br /><br /> 看来自己对林九元的认知实在太浅薄了,只凭传言和初步接触,完全不足以全面认识林九元。<br /><br /> 李维桢坐在厅中等待,不多时,就听到外面喊杀之声震天响。<br /><br /> 就是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外面声音就渐渐的小了,一直到重归平静。<br /><br /> 林泰来大踏步进入厅中,对李维桢说:“驿馆大门外的暴乱已经平息了,李参政最好从后门出去。”<br /><br /> “为何?”李维桢总是跟不上林泰来的思路。<br /><br /> 林泰来答道:“有数百人躺在大门外面,目前道路堵塞不通!除非李参政喜欢踩着人过去!”<br /><br /> 随即又听到林泰来嘀咕一声:“但愿其中没有伤到真正宗室本人,都是家奴仆役之流。”<br /><br /> 李维桢:“.”<br /><br /> 这帮宗室没有任何实际政治权力,但身份名义上又很尊贵,官府不能用法律处罚宗室。<br /><br /> 这就导致宗室们遇到了事情后,喜欢聚众逞凶斗狠耍横,有时就跟街头无赖似的。<br /><br /> 没想今天这帮人踢到了铁板,遇上了更凶更狠更横的真正硬茬子。<br /><br /> 开封这大宋旧都有评书气质,没准过阵子就要出现九元真仙枪挑十八王府的段子了。<br /><br /> 刚打完一场群殴的林泰来不以为意说:“些许小事不用过多浪费精力,还是说说怎么搞按察使邹学柱的事情吧!”<br /><br /> 李维桢只觉得,与林泰来交流实在太费脑子了,简直反复跳跃的摸不到轨迹。<br /><br /> 很疑惑的说:“刚才不是只说到右布政使戴光启的劣迹么?”<br /><br /> 林泰来也觉得心累,这李维桢都是从政二十四年的四十五岁官员了,居然还需要自己手把手教导。<br /><br /> 无奈的启发说:“右布政使犯了罪过,难道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就没有责任吗?<br /><br /> 具体说,若布政使戴光启犯有科场舞弊之罪过,那么按察使邹学柱事前监察失效,事后没有追究,这就是渎职!”<br /><br /> 李维桢又又又一次大为震撼!<br /><br /> 你林泰来为了拉敌对阵营的按察使下马,还要连带献祭一个“无辜”的布政使?<br /><br /> 跟曹孟德为了稳定军心,就杀无辜粮官的行为有何区别?<br /><br /> 林泰来也不是什么人都乱收,给出了自己的考验。<br /><br /> “思路我已经提供了,具体操作由你负责!个人建议,先把戴光启的科场舞弊之事钉死了!”<br /><br /> 李维桢有点担心的说:“这动静是不是太大了?”<br /><br /> 林泰来顿时恨铁不成钢,教训说:“看来你还没有重新适应形势,以及摆正心态!<br /><br /> 你的老前辈、老世叔、老后台现在是吏部天官,六部第一的吏部天官!<br /><br /> 所以你怕什么?就算你搞砸了,又能有什么严重后果?无非就是换一个地方而已!”<br /><br /> 李维桢被训了一顿,灰溜溜的告辞了。<br /><br /> 当晚,省级衙署联合设公宴款待翰林院侍读、太常寺少卿、三部郎中林泰来。<br /><br /> 地点设在巡抚察院前堂,本省众官提前到场,坐在偏厅闲聊。<br /><br /> 巡抚周世选对其他人苦笑道:“今日下午,数家郡王联名投书到本院这里,状告林九元。”<br /><br /> 左参议李三才很“客观公正”的说了句:“林九元在我们河南衙署的地界上,也实在太嚣张了。”<br /><br /> 按察使邹学柱接着说:“若不嚣张,还能是林九元么?<br /><br /> 即便是当年张居正奔丧过境河南时,我在河南为知府,也没听说张居正有重伤数百人的事迹。”<br /><br /> 李三才又道:“我等出于礼节一起设宴款待那位九元真仙,可是气势上也不能被他压了。<br /><br /> 以免被公论嘲讽为卑躬屈膝、阿谀谄媚,让我们脸面上不好看。<br /><br /> 所以我们虽然要以礼相待,但气势不能输!”<br /><br /> 李三才的话蕴含一定政治正确,众人不管怎么想的,嘴上一起称是。<br /><br /> 谁不知道你李三才背后就是把持公论的清流势力,若是今天当众对林泰来太谄媚,指不定会被舆论编排成什么样。<br /><br /> 正当这时候,忽然从大门方向传来巨大的喧哗和吵闹声。<br /><br /> 而后巡抚标营中军官匆匆的走进偏厅,禀报道:“林泰来家丁要强行接管察院大门和前庭防务!”<br /><br /> 众官齐齐愕然,他们刚才确实正在议论林泰来之嚣张,甚至不惜夸大其词。<br /><br /> 但现在忽然又发现,他们所谓的夸大其词,可能还是低估了?<br /><br /> 巡抚周世选回过神来后,立刻大喝道:“传我的军令,不许退让!”<br /><br /> 中军官有点尴尬,回复说:“大门及前庭已经被林府家丁夺走了。”<br /><br /> 周世选:“.”<br /><br /> 踏马的就是让一百头死猪堵在大门,也要搬上好一会儿吧?<br /><br /> 众人来到堂中,就看到了神似开封铁塔的林泰来。<br /><br /> 林泰来爽朗的笑了几声,对周世选行礼道:“中丞不要介意,所到之处接管防务只是在下的一点个人习惯。<br /><br /> 毕竟在下树敌太多,就连在宫里也遭受过伏击,不得不处处小心。”<br /><br /> 周世选脸色发黑,但仍然尽力保持着风度,为林泰来介绍在场的本省官员。<br /><br /> “此乃右方伯戴光启也!”周世选指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说。<br /><br /> 林泰来撸起了袖子,伸出了砂钵大的拳头,豪放的说:<br /><br /> “久闻戴方伯年轻时从唐荆川学得六合拳,又自创戴氏心意拳,乃是北方官场第一高手。<br /><br /> 今日有幸得见,愿以武会友,点到为止或者生死不论皆可!”<br /><br /> 众人:“.”<br /><br /> 这里应该是文臣官场剧本吧?怎么气氛突然就武林了?<br /><br /> 戴光启看了看林泰来比常人大腿还粗的胳膊,又想了想自己的花甲年纪,不禁陷入了沉默。<br /><br /> 见戴光启不应战,林泰来收回了拳头,坦然自若道:“在下说笑尔,不要在意!”<br /><br /> 经常在国术位面出现的形意拳传说源自山西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的鼻祖又可以追溯到戴光启。<br /><br /> 而后林泰来又对左右说:“古之贤臣文武不分家,正所谓出将入相也!<br /><br /> 我林泰来愿将古人之风重新发扬光大,奈何同道之人寥寥!<br /><br /> 戴方伯也算是追随我理念的人物了,只可惜年事已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br /><br /> 众人无语,老戴明明是你前辈,怎么就成了追随你理念了?<br /><br /> 不过看着林泰来那砂钵大的拳头,这事儿确实也不好较真啊。<br /><br /> 巡抚周世选不得不强行打断了林泰来,继续往下介绍:“此乃左参议、督理河工李三才。”<br /><br /> 这也是一个历史名人,东林党里非常特殊的一个人物,最不像东林党的东林党。<br /><br /> 原本历史上万历朝后期的李三才入阁之争,也是著名的标志性党争事件之一。<br /><br /> 林泰来饶有兴趣的看着四十岁青年版的李三才,问道:“看着面善,似乎见过?”<br /><br /> 李三才不堪回首的答道:“万历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孔庙。”<br /><br /> 林泰来恍然大悟,“当时我在大成殿扫地时,与顾宪成辩经,原来阁下就是背景之一啊。”<br /><br /> 李三才:“.”<br /><br /> 而后林泰来继续说:“不过后来又听闻,阁下很能干?”<br /><br /> 李三才一时不知如何接话,这句“很能干”到底是什么含义?难道是褒扬自己?<br /><br /> 林泰来又指着李三才,高声对左右众人说:“李修吾此人不拘小节,英遇豪俊,虽好用机权,然挥霍有大略!”<br /><br /> 卧槽!李三才一脸懵逼,难道林泰来真的在褒扬自己?<br /><br /> 该死!对这几句话,他竟然生出了知己之感!自己确实应该是这样的豪杰人物啊!<br /><br /> 果然来自敌对阵营的褒扬,才是最有含金量的么?<br /><br /> 其他人也都惊讶,这林泰来总结的实在太精辟了。<br /><br /> 同在河南为官,李三才的脾气秉性是什么样,大家都知道。<br /><br /> “谬赞,谬赞了。”李三才很不好意思的出声谦虚了几句,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br /><br /> 林泰来却还在指着李三才,又补充了一句说:“总而言之,各方面都肖似我也!”<br /><br /> 众人:“.”<br /><br /> 不得不承认,“不拘小节,英遇豪俊,虽好用机权,然挥霍有大略”这样的评价用在林泰来身上,似乎更合适。<br /><br /> 只怕李参议以后要落下一个“小林九元”或者“林九元仿品”的的形象了,不知道这算是喜剧还是悲剧。<br /><br /> 而李三才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昏迷,从今往后自己还怎么做人?<br /><br /> 只要林泰来不倒台,自己岂不就要永远活在林泰来的阴影里了?<br /><br /> 巡抚周世选瞥了眼李三才,之前你一直吵吵说气势不能输,结果就这?<br /><br /> 李维桢彻底死心踏地,这林氏就是活曹操也值得跟随了,因为拒绝招揽的后果可能更严重。<br /><br /> ()<br /><br />
-
爱心猫粮1金币
-
南瓜喵10金币
-
喵喵玩具50金币
-
喵喵毛线88金币
-
喵喵项圈100金币
-
喵喵手纸200金币
-
喵喵跑车520金币
-
喵喵别墅1314金币